新京报漫画/陈冬

  一家之言

  罗辑思维、PAPI酱说忙不过来,恰恰说明目前还处于“知识付费”的起步阶段,还在忙于收割市场早期红利。

  近期,有关“知识付费”退烧的话题不断,但罗辑思维、PAPI酱却回应称,谁说知识收费退烧了?自己做的知识收费平台忙都忙不过来呢。

  “知识付费”其实是个伪概念。

  首先,知识从来不免费,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课程都是收费的,参加课外辅导班还要出高价。而在互联网,虽然最早以免费分享为起点,但也是提供资讯为主,而最早的资讯供应商——媒体,早就对资讯免费模式提出异议,虽然到目前为之,网站对媒体付费少得可怜,但至少意味着资讯不再是完全免费。

  即使在海量免费资讯中,无论是用户基于时间、精力和发展的需求,还是资讯本身逐渐的分层化,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愿意为优质资讯付费。这其实是一种交换,用小笔钱(订阅一个付费“知识”账户往往才几百元)来换取时间、精力的节省,以及“知识”体系、视野的扩充乃至审美情趣满足。

  当然,既是交换,就构成了交易,这一方面会吸引更多内容“知识”供应者入场,造成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也让用户选择空间增大,可以对之前不满意的内容“知识”供应者进行更换。

  所以,有一部分早期内容“知识”供应者可能会退出,但也会不断有新供应者进入。

  而如果是碎片化的“知识”供应者对应亿万用户的碎片化需求,依然存在交易成本过高的难题。因此,罗辑思维的“得到”APP,其实就是一个第三方“知识”聚合平台,通过将相当数量的“知识”供应者整合在一起,便于用户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愿意买单的“知识”。

  所以,所谓“知识付费”并未退烧,中国“知识付费”下半场还没开始。事实上,“知识付费”浪潮到来应有三个特征:

  其一,市场竞争加剧,优胜劣汰频率提升,但“知识付费”市场总量持续增加。毕竟,消费升级是大趋势,中国90后、00后相比70后、80后普遍受到的教育程度更高,也更愿意为感兴趣的“知识”付费。

  其二,类似于罗辑思维这样的“知识”供应第三方筛选平台会增加,形成竞争,同时也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供应第三方平台;

  其三,未来可能形成更为垂直细分的“知识”供应第三方平台,与现有大而全的第三方平台相比,专注于某个领域的平台会不断涌现,做到小而美。

  罗辑思维、PAPI酱说忙不过来,恰恰说明目前还处于“知识付费”的起步阶段。这意味着,碍于庞大的市场需求,供应平台数量有限,用户也没有太多选择,前者还在忙于收割市场早期红利。

  最后,所谓“知识”,其实是精准提供专业化的资讯,其中一部分是偏于实操,比如有教你如何提升“财富思维”的,其实就是为“发财”提供“经验”;也有为中产阶层提供满足审美情趣的,比如钢琴大师教你赏鉴高端钢琴曲的,也比比皆是。至此,所谓“知识付费”,不过是通过用户自我画像,导流到相对更定制化的“资讯付费”。

  事实上,倘若有一天,诸如罗辑思维、PAPI酱等不再忙不过来,而是为了应对竞争迭代升级,甚至面临随时被淘汰的挑战时,才意味着“知识付费”下半场的到来。毕竟,只要是付费交易,消费者也会越来越挑剔的。

  □毕舸(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