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全浩 宓迪)12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金融体系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金融服务惠及大部分民众并触及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报告还称,中国金融体系规模和复杂性迅速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体系之一,金融风险有所增加,需加强防范。

  12月7日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准备期间,监管部门与IMF保持了密切沟通、配合,评估报告对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遵守国际标准和准则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所提出的的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建议,对我国正在推进的金融改革措施较为契合。

  IMF当天在发布的《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中称,自2011 年上一次IMF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评估规划(FSAP)以来,中国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包括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框架,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跨部门协调,特别是采用巴塞尔III标准,对保险公司实行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标准,以及改善对证券市场产品的监管,增强了系统性风险分析和监控、数据质量和采集以及信息共享 。

  报告指出了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三个问题,信贷扩张、复杂性以及担保问题,这些因素给金融稳定带来了风险。鉴于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IMF建议逐步且有针对性地增加银行资本。IMF同时肯定中国政府已经在该领域积极采取重要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控、进一步完善监管以及转向实行功能性监管。

  评估报告指出,“当局已意识到金融稳定风险,并持续采取措施进行管控。资料显示,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认为,中国在许多领域,微观审慎监管已经得到加强。“近期各监管当局的协调行动已越来越明显”,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是一项积极进展。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评估报告对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遵守国际标准和准则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IMF中国执董金中夏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将此次评估视为一个良好的契机,既能全面评估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情况,又让外界更好了解上次评估以来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状况。

  金中夏称,过去5年中,中国在发展金融市场、加强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已经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的增长,而不是仅仅强调增长本身。中方刚刚宣布放宽对银行业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并允许外资在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中持有多数股,相信这一开放新举措在中长期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金融部门的竞争和效率的改善。

  资料显示,IMF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于1999年设立,旨在评估一国金融部门抵受冲击和危机扩散影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