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呀。”今年两会的一场记者会上,面对高喊“谁是您的接班人?”的疑问,周小川笑言。

  这个答案在3月19日揭晓。

  今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易纲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正式挥别了与其同行23年的地方。

  从科技出身的音乐剧爱好者,到二度折桂“孙冶方奖”的金融学者,周小川的身上贴有众多标签。然而,在诸多他人勾画的面相中,“在任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无疑是最醒目的一个。

  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商业银行改革、“811汇改”,周小川的名字已经同中国近年来波澜壮阔的金融改革紧紧系在了一起。自1995年调任外汇管理局局长,在与央行同行的23年中,既有人称其最大功绩在于使中国“避免了金融危机”,也有论断质疑其“货币超发”之政策,面对种种评价,周小川曾坦率地说:“也许能更好”。

  “经过这么多年在金融系统工作,事情太多了,所以很难挑出来说哪件重要,哪件不重要。”3月9日,有记者问周小川央行行长有哪些难忘和遗憾的时刻,他说:“我觉得有幸跟大家一起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做工作,向前推进,是很有幸的一件事。”

  新京报记者 宓迪

  【学者】“工科出身”的音乐学院教授

  1948年1月,江苏宜兴市的一户人家又添新丁。时任东北军工部直属二厂厂长、工程师,后担任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建南,给小儿子定下了名字——“小川”。

  “小川”,新华字典说其有川流不息之意。

  七十年过去,这位“史上任职最长”的行长,似在用数十载的经历,定义着字典中的说辞。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今日在金融大展拳脚的学者,早年却是工科起家、下过乡,并深谙古典音乐。

  据《人物》报道,1968年,20岁的周小川从北京八中毕业两年后,前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852农场。在这个靠近俄罗斯、被形容为冬天“严酷”且“漫长”的农场,“整整呆了4年”。

  四年的光阴,也给了周小川阅读和思索的空间。他在852农场的山东籍师傅日后对媒体回忆称,周小川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非常好学,经常捧着书苦读。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曾记起,周小川对他说过,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周小川发掘了自己对古典音乐的热爱,收集的唱片叠起来高达“五英尺”。

  古典乐,是周小川的爱好之一。

  知乎用户“嘉斯特”曾发文称,2014年10月,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斯特劳斯歌剧《艾莱克特拉》,著名指挥家迪图瓦指挥。开幕前不久,《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陪同小川一起走进来看剧,而此时正值政协会议的日子,可谓“忙里偷闲”。

  据新华社报道,到过周小川办公室的人,在发现书柜中涉猎广泛的各类书籍的同时,还会发现作者署名为“周小川”的音乐剧文集、悬挂于墙上的西方抽象派绘画作品。

  2002年,周小川与肖梦撰写的《音乐剧之旅》一书出版,这本书早在其任职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时便已着手撰写——“如果你对戏剧、音乐、舞蹈以及其他视听艺术表现形式有兴趣,而又错过了或疏忽了音乐剧、你可能会遗漏掉本世纪最重要且发展最快的一项文化成果。它将让你后悔不已。”书的简介如此描述。

  “第一本音乐剧入门书,后来才证实这个周小川就是周行长啊”,在豆瓣读书板块中,有网友对该书做出上述短评。据《北京青年报》日后的报道,按该书责任编辑王勇的说法,当时的周行长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兼职教授音乐剧。

  指针再度拨回30年前——1972年,后来的“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周小川,作为第二届工农兵学员,被送到北京化工学院四系仪表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系统研究室工作。此后,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他考上了机械研究院系统工程应用工业研究生。

  若无意外,“科技出身”的周小川本应在工学的路上继续深耕。

  【拐点】钱学森的鼓励:转行经济二度折桂“孙冶方奖”

  他遇见了钱学森。

  早先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中,周小川曾透露,在系统工程专业期间曾受到钱学森的鼓励:“钱老那时候就跟我们谈过,而且鼓励我们,我希望我们这个系统工程学科里边,有一部分人搞社会研究,当时宋健同志搞人口的模型,有一部分人搞经济研究,他就说你去搞经济研究。”

  相较恩师,父母的影响则为潜移默化。“我的父母长期都在工业部门从事经济工作,受他们影响,我从小就对经济问题比较感兴趣”,周小川日后向媒体表示,自己从事金融工作,也受到父母的影响。

  “周小川,1982级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1985年,37岁的周小川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修经济系统工程专业。时至今日,这条记录依旧保存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官网中。

  毕业,对于周小川的学者身份只是开始。

  作为享受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媒体统计,周小川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已经达到上百篇、著作十余部。

  1994年,已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的周小川,所撰《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一文,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这一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三年后,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再次折桂。

  此后,周小川先后担任外汇管理局局长、证监会主席以及央行党委书记、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

  与职场同步“井喷”的,还有学术。

  资料显示,自1999年到2004年,担任清华经管学院的兼职教授、金融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的周小川,已在清华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10余名。如今,周小川的名字依旧停留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名誉/兼职教授名单上。

  刊登在清华经管学院官网上的《周小川教授二三事》,揭示了周小川的教授一面:2003年9月,周小川请在清华就读的三位学生到人民银行吃午饭,并在席间对学生们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指导,“每个学生的汇报他都听得很仔细,关键之处还要加以询问或点评。学生介绍完自己的研究情况之后,他会提出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还和学生就一些分歧或不清楚的地方进一步讨论。”

  在学生们眼里,周教授“平易近人,说话间常带着笑容,没有一点拘束的感觉。”SARS流行的那一年,他的一位学生感染住院,出院后,周小川还当面进行了慰问,了解了学生的恢复情况,并嘱咐要注意身体,加强营养,令学生“十分感动”。

  【行长】操刀商业银行改革 大国行长“超期服役”

  “史上任期最长行长”,是这位学者派行长的又一标签。

  从2002年12月至今,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已逾16年;如果算上其1995年调任外汇管理局局长,周小川与央行“结缘”已有23年,对于年已古稀的周小川,几近他目前人生的三分之一。

  “史上任期最长行长”无疑使周小川成为众人眼中“特殊的一个”。这份特殊,萌于1997年,成于2013年。

  “中国的金融是一个大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中国的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外诸多主流媒体对中国金融做出上述严峻描述。

  “外界媒体重点抨击的就是中国的银行搞不好、不可能搞好。我们认为,中国的银行改革既是有必要的,又是可行的。这当中会有争论,但改革要有魄力,要有前瞻性,不可能一点风险也没有。”在2004年这段周小川的采访中,还能够看到他在这一阶段的压力。

  彼时,大型商业银行报告的不良资产率是25%,市场的估计基本在35%~40%,这被一些媒体用“中国的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来形容。

  “这很大程度上使得国际国内很多人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比较悲观,失去了信心,外资也不敢进入中国金融业。”在《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和展望》中,周小川总结了当时的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以后,国家决定启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运用国家外汇储备注资大型商业银行,按照核销已实际损失掉的资本金、剥离处置不良资产、外汇储备注资、境内外发行上市的财务重组“四步曲”方案,全面推动大型商业银行体制机制改革。

  这当中,身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周小川被认为是改革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之一。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回应国有银行的改革思路、澄清外界的误读,一时间成了国有银行改革的代言人之一。

  “挂牌并不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转换经营机制才是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他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大会都说起了这句话。

  十年来的奠基,成就了周小川2013年的“特殊”。

  当年3月,周小川被选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突破年龄限制,成为首位“三连任”的央行行长。此前没有进入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外界一度解读周小川将退休。

  “留任要职往往意味着肯定,但对65岁的周小川而言,可能更多地意味着责任。”新华社的一份报道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对于周小川的“超期服役”,有观察人士指出,一是决策者担心市场会出现剧烈波动;二是在金融改革大背景下,短时间内亦难觅像周小川这样,拥有丰富的金融系统经历、深受国际认可的继任者。

  三连任,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成为了某种“必然”。

  一行三会金融体系下,央行行长身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来势汹汹,分业监管容易产生监管的真空和监管套利,诸如互联网金融谁来管、怎么管这样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当时的金融监管者们一一厘清。

  这一切,终在今年3月得到了回答——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提出将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易纲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今天,周小川正式挥别了与他同行23年的央行。

 

 

  【改革】“移动支付先生”的人民币国际化之梦

  与央行行长难以分割的另一标签是,改革。

  “小川行长他是一个改革家”,2012年,央行副行长易纲曾在公开场合评论周小川称,“他对财税制度的改革、对中国银行的改革、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市场化的改革,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和操作的重要过程,都是在小川的设计和带领下完成的。”

  除主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或许成为了诸多改革中最“亮眼”的一个。

  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1月30日,IMF总裁拉加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IMF同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

  “我们给央行的领导很高的赞誉,因为他们有勇气来推行这个改革,来争取这个地位。这个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是不知道的,这是个国际上的事情,是那么大的事情。”在成功加入SDR后,时任IMF副总裁的朱民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别是行长周小川,推行这个改革一步步往前走。”

  这一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人民币加入SDR要满足两大标准:一是出口指标;二是满足“可自由使用货币”的条件。

  “平心而论,2014年下半年进行内部评估时,人民币在有的指标上还有差距。正如此后与基金组织进行技术会谈时后者指出的‘人民币还属于第二梯队’”,央行国际司编著《人民币加入SDR之路》一书指出,“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衡量人民币可自由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的数据缺口。”

  这意味着,如果此次不予通过,人民币加入SDR可能要再等五年。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周小川和他的同事们制定了推动人民币加入SDR的整体战略,针对当时存在的数据缺口、资本项目可兑换、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不足等差距,弥补数据缺口、推进国内改革开放,同IMF进行了多轮磋商。

  虽然人民币加入SDR被舆论称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然而,伴随着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急跌,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停滞”的声音也一度出现。

  “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没有资本账户开放,你就不能说人民币是一种全球性货币。”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伴随着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货币,接下来就是如何把人民币变成国际储备货币这样一个更艰巨的任务,第一步已经做到了,就是把人民币放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也是周小川15年来的主要功劳之一——“即使存在暂时的挫折,他也想要确保总体方向是越来越开放的。”

  推动改革,被外界解读为周小川对新鲜事物保持热情的侧影。

  有媒体报道称,“逛电子产品商店”,是周小川在国外开会闲隙的爱好之一。

  2017年两会期间,有人留意到,周小川换了一块苹果的手表,有业内人士评论,原来有着“人民币先生”之称的周小川也是个“移动支付先生”!当天,周小川也公开表态,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人民银行“高度鼓励”,同时也和各种业界共同合作,把金融科技的发展搞上去。

  曾有央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评论,早年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顺利落地,没有被“扼杀”在监管的摇篮中,与周小川对新生科技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但支持并不等于不监管。今年3月16日,为整肃支付清算市场秩序,央行亮出对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的两张罚单,前者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细数近年来央行的罚单记录,无论是支付宝、财付通,还是银联商务、通联支付均榜上有名。

  【争议】避免“金融危机”or身陷“货币超发”?

  只不过,改革也需要代价。

  根据央行公布数字,2018年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2.91万亿元,同比增长8.8%。从2002年初的16万亿到逾167万亿,谈及周小川,“货币超发”的质疑也时常被人提起。

  针对此问题,周小川在2011年曾对媒体指出,在抗击危机期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扩张型的,国家有意地扩大了货币供应量,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它帮助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企稳回升,如果不这样做,经济一定会出现很严重的下滑局面。但政策总会具有时间滞后性,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在反危机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物价和资产价格上升等一些负面效果会慢慢显现,但政策调整一定要及时,要把抬头的物价尽快打下去。

  “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钱毛了”。这也是周小川的“名言”之一。

  2012年底的财新峰会上,周小川曾坦承,“我现在回顾起来,如果能够再做快一点,也许更好一点。现在可以说,当时争论是非常激烈的,关键在于前瞻性判断并不容易,就会有很多争论。”

  沈建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周小川过去15年最大的功劳之一,是使中国避免了金融危机。“我们看到海外过去15年,特别过去10年,危机非常严重,给中国其实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都处理得非常好,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去年的‘人民币保卫战’打得非常漂亮。”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执行总裁朱振鑫则认为,建立宏观审慎框架也是近年来央行的重要工作之一。

  传统央行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然而伴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现,宏观审慎框架越来越得到重视。2003 年至2007 年次贷危机之前,全球经济处于强劲上升期,在此期间,全球CPI 涨幅基本稳定,但同期初级商品价格和MSCI 全球股指上涨超过90%,美国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超过50%,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我国则是较早即开始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如从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金融机构的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 广义信贷指标范围,表外业务的风险更是得到了有效管理。

  在2013年的两会记者会上,周小川坦然对媒体表示:“我经常有做错的地方,也有做得不准的地方,这些地方该修正就修正,总的来讲,正确的东西肯定保证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或许能够回答投资者和市场最大的疑问。

  3月19日,周小川结束了他与央行23的成长。

  对于这位任期最长的行长,中外媒体从不吝惜对其使用最好的形容词。

  2011年,权威金融杂志《欧洲货币》以“在维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两者之间找到了一条稳定的道路,避免了可能触发“硬着陆”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由,将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授予周小川;2016年,周小川获评《环球市场》东亚地区“年度央行行长”,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把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将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同时努力抵御着随时可能威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各类风险。”

  随着3月13日金融改革方案的敲定,“一行三会”的金融格局正式转为“一行两会”。业界也预估,央行在未来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新任行长易纲的诞生,央行在宏观金融格局的调整下迎来了新时代。

  作为易纲的前任者,周小川与他主导的央行系统,历经23年推进金融改革推进,终在今日落下帷幕。23年风雨,或正应了周小川获评东亚地区年度行长时,《环球市场》给出的评价——“带领着中国央行趟过静谧湖泊、冲过激流险滩”,如同他的名字“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