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严格管控著称的腾讯投资了一个洗稿大V,这令自媒体圈一片哗然。腾讯集团公关对此事的回应——业务部门的投资,并非公司级投资,不该断定为腾讯的立场。

  所谓“洗稿”,就是指把其他人写过的新闻热点文章拿过来,打乱原有的句子顺序,重新编辑。从法律上来说,“洗稿”无法构成抄袭侵权,因为文字有经过重新“加工”。在自媒体纷纷求快求曝光的年代,一批公众号就利用“洗稿”的模式疯狂在第一时间蹭热点,增加流量。

  公众号“差评”就是如此,其运营者对市场热点把握灵敏,通过一定的套路的“洗稿”,迅速参与到热点的讨论,所以其文章常常突破10万+的浏览量,而一般传统媒体的流量能够上万已经不易。

  更为严重的是,它依靠“洗稿”带来的流量,通过别人的辛苦,为自己赚了大笔的钞票。这原本应该备受谴责,但是现在腾讯却投资了这个公众号。

  腾讯官方回应

  5月23日,差评宣布完成了由腾讯TOPIC基金 (腾讯兴趣内容基金)领投,云启资本等跟投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三千万。在这之前,差评曾获得包括种子轮、天使轮和Pre-A轮三轮融资。

  如果没有意外,这应该是腾讯在科技新媒体的首笔投资。然而,恰恰因为差评的所作所为违背腾讯长期以来坚持的正直价值观,导致恶评如潮。自媒体人“三表”更是发布了一篇名为《腾讯大如藏獒,说到底还是狗》的文章,指出腾讯对差评的投资,会助长不良之风。

  紧随其后,腾讯公关做出回应表示,不会再为微信平台上为其提供特殊照顾。但这样的逻辑显然没有说服关注此事的媒体人,引发朋友圈群嘲式回复。张军删贴、修改后,又重新发布。

  新回应增加了投资团队的表态。该团队称,会认真核实,并希望发挥对被投公司更好的正向引导作用。

  有媒体对腾讯投资“差评”提出质疑

  然而,这件事本身存在的逻辑漏洞,并没有改变。即使是腾讯一个非公司级的投资,在外人看来也是腾讯的品牌为这笔交易做背书,所以想要以这个借口逃避责任,腾讯公关的说法显然不合适,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那么腾讯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不讨好的生意呢?事实上,主导这件事情的团队是腾讯TOPIC基金,该基金是在2017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由开放平台部兼内容平台部总经理侯晓楠发布的。

  侯晓楠的老板是腾讯副总裁林松涛,两者曾经都归属于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2017年6月,随着负责这一事业群的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接手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林松涛和侯晓楠也开始分管网络媒体事业群部分业务。

  随着这一架构调整,腾讯多款内容产品被调整,其中天天快报更是提升至了战略级别。这样的选择,原本是腾讯防御新内容平台今日头条崛起,而做出的战略反应。毕竟在任宇昕的带领下,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曾上争阿里巴巴、百度,下抗360,是腾讯最能战斗的部门。

  这件事对腾讯而言一向薄弱的内容业务,显然是集团希望增加的一把火。但如果烧不好就会因火烧自身。

  投资差评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内容和产品不同,很难将其量化。一改以往松散的媒体式管理,任宇昕强硬的KPI论,导致其和下属的管理风格都偏向于财务结果导向,流量成为直接反应财务的标准,而忽略了内容自身的价值评价标准。

  如今,腾讯做出声明称,关于投资一事,公司将重启更加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如与腾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不符,将协商退股。腾讯应坚决打击洗稿这种违背道德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良性循环的内容生态,一个原创不断涌现的内容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