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梁辰)富士康旗下A股公司工业富联三连跌。6月19日收盘,工业富联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后首次跌停,股价报20.32元人民币,总市值为4002亿元。节前曾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股价最高为26.36元,市值最高超过5000亿元。

  不过,相较于工业富联发行价13.77元,目前其股价涨幅仍为47.6%。

  作为首个受益于政策红利的独角兽公司,工业富联的走势一直被视为独角兽概念股的风向标。6月8日上市首日,其大涨44%,收盘价为19.83元人民币,随后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涨停。但6月13日,工业富联即打开涨停板,当日最高股价为26.36元人民币,不过,14日收盘大跌9.45%。

  6月19日,工业富联走势低迷,一方面与沪深两市双双暴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工业富联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构想遭遇更多质疑有关。

  截至19日收盘,沪指大跌3.78%,失守3000点报2907.82点。创业板指数暴跌5.76%报1547.15点。两市超1000只个股跌停,超1500只个股跌幅超9%。其中,CDR概念股更是全线大跌。

  有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工业富联本身题材并不吸引人,此前以科技股包装估值上市,经过短期炒作后,业界对其估值的方法仍会回到按照工业制造公司的标准。

  6月6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大陆投资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上,董事长郭台铭完整梳理了该公司关于工业互联网的计划,并预测2025年全球工业互联网产值将达到82万亿美元。然而,该公司2017年营收为1589亿美元,仅接近该产值的千分之二。

  郭台铭曾表示,挂牌上交所将加速其在智能制造、工业4.0机器人生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的发展。同时,通过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为3000万中小企业赋能。然而,业界并不看好这一说法,甚至有分析师表示,工业富联只是换汤不换药,借助了A股绿色通道。

  此前工业富联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实际上是富士康科技分批打包业务在不同资本市场谋求更大价值变现的产物。富士康科技间接持有100%股份的中坚公司为工业富联的控股股东,持股37.03%。

  不只是股东结构,业务组成来看也是如此。富士康科技已将其为苹果等品牌手机代工业务拿出,成立富智康公司并在香港上市,而包括电信网络设备、手机部件以及云服务设备在内的其他业务则打包进入工业富联,在A股上市。业务整体只是简单切割,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代工业的净利润通常只有不到10%。工业富联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率分别约为5.3%、5.3%和4.6%,而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率更是下跌到3.4%。

  有业内人士表示,能有三个涨停板已经不错了,工业富联有较多投资者只是希望利用一波蜜月行情,短期投资获利。但从长期来看,股价仍有回升的可能,后续需要依靠长期基金接盘。

  事实上,为了避免股价波动对公司的压力,此次工业富联上市选择了多家战略投资者,包括上海国投协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国家队”,以及BAT、东方明珠等合作伙伴,锁定期从12个月到48个月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