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顾志娟)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在12月15日的“2018光华•腾讯经济年会”上表示,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要由过去的“爬高山”转向“填洼地”,下一步改革应围绕“填洼地”展开,包括国资国企、土地、财税、社保领域的改革。

确立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的目标

刘世锦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在于我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坚持扩大开放,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推动创新。这一点在一些具体问题可能存在争议,例如产业规划,刘世锦认为产业规划的作用是提供信心。

中国需要发展一个高标准的市场经济。多年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还是不太完善,大部分商品市场已经市场化,但要素市场还只有一半市场化。

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难点和焦点问题,包括打破行政性垄断、公平竞争,国资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产业政策转型,改革政府的产业补贴,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主动去改革,而且要大力度深入改革。

刘世锦提出,在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竞争中,中国是一个后来者,起步较晚,但是这些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是有成绩、有特色的,给全球市场经济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下一步全球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国家市场经济体系的竞争,在其中中国应该朝前走,中国应该把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的旗帜比西方国家举得更高。

刘世锦总结,中国要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市场经济,推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一目标确定后,在外部环境变动的过程中我国将会有稳定的预期和信心,争取到新的国际有利环境,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下一步改革应围绕“填洼地”展开

在改革过程中,刘世锦提出了几个重点,包括加快推动国资国企、土地、财税、社保领域的改革进程,同时要优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配套一些重要的改革。

刘世锦表示,过去工业化进程中一些重要领域已经出现历史需求峰值,包括基建房地产和钢铁、煤炭、建材等,所以,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要由过去的“爬高山”转向“填洼地”。

现在的洼地主要有两个:一是效率洼地,主要是行政性垄断带来的准入限制,导致缺少竞争、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抑制供给和需求;第二是分配洼地,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后,一部分消费被抑制。

所以,下一步改革应围绕“填洼地”展开。在效率洼地方面,首当其冲的是在城乡之间把土地、资金、人员等生产要素相互打通。下一步,中国新的增长潜能很大一部分在城乡之间,首要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是同价同权同等入市,农民的宅基地也要创造条件进入流转。

其次是成本方面的改革,中国的五大基础性成本比较高,包括能源、物流、通讯、土地、融资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领域存在行政性垄断,这方面的改革需要有一个大的突破。

另外,服务业开放要加快,重点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前首先要对内开放,从宏观经济的意义来讲,对内扩大需求非常重要。

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但要有重点,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不是投入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要转向医疗、养老、教育、社保、基础研究等这些短板。“如果你要搞基建,这些领域的基建要成为重点。”

刘世锦还强调,国有资本应加大力度转向社保基金。最近企业负担比较重,主要是五险一金负担比较重。通过国有资本转入社保基金,填补一部分缺口,能相应减轻企业负担。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