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中国内地(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总人口达139538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53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同比2017年下滑1.51个千分点。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

  2018年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第三年,但全年出生人口数较2017年直降200万。

  原因在于一方面,现在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也逐渐步入老年,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至少还要持续十几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另一方面,生育意愿下降,年轻人出生得少,所以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快速的老龄化速度阶段。面对这个局面,很多人都担心,中国即将失去人口红利。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红利仍十分明显。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8年中国人口保持正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而且劳动年龄人口仍有约9亿人,中国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中国发掘人口红利的潜力仍然很大。

  需要指出的是,人口红利,是有其前提的。某种角度看,如今中国焦虑于人口红利不再,正是因为当年动辄“多少人要养活,国家承担不了”的说法,把人口视为累赘,造成中国人口形势出现一个快速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缔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人口红利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成为共识。人民群众享受经济自由的成果,实现了养活自己不再完全依赖国家。

  所以,某种程度上,中国获得人口红利,是因为认识从“人要靠国家养活,变为了人可以养活自己”。如今,中国想留住人口红利,进一步挖掘、获得人口红利,就要进一步认识人口红利。把认识从“人原来能养活自己”提升到“人为什么能养活自己”,“如何养活了自己”。这是进一步挖掘人口红利的思想前提。

  人口红利,首先是因为经济自由。从承包到个体,到私营企业,经济自由释放了人口红利。如今,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自由变得更加复杂。从营商环境,私营企业家的信心,人们对未来政策的稳定预期,都是如今的经济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今,对进一步的人口红利来说,迁徙自由仅仅是为打工服务,是完全不够的了。迁徙自由应该从到城市打工,变为到城市生活,需要为城镇化服务。所以,城镇化蕴含大量劳动力人口增长潜力,是进一步扩大人的劳动年龄、发挥人的劳动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当然是人口红利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基础教育较好,有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工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有劳动技能的人,可以工作得久,基于他们的高收入,他们也愿意工作得更久。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提升,中国的红利也会被进一步挖掘。

  我们都知道,日韩的老龄化问题很严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日韩较高的城镇化,老龄化问题暴露于城市中,得到更大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在城市中老人的实际工作年龄得到了延长。

  可见,在现有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之下,城镇化蕴含大量劳动力人口增长潜力,劳动时间也有延长的空间,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人口红利,应对老龄化时代。在过去,人口红利更多表现为劳动力价格的低廉,主要体现在“量”上,未来则更应体现在“质”的提高上,转化为“质”的优势。

  □刘远举(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