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马婧)3月1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就今年的两会提案内容接受了新京报记者采访。今年,李彦宏的三项提案均与人工智能相关,分别是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让老百姓出行更顺畅;完善电子病历管理制度,促进智能医疗应用探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打造智能社会发展基石。这也是他连续五年提交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提案。


首先,李彦宏提及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百姓出行需求日益增长,交通拥堵和安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难题,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李彦宏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引导,建立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并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第一,加快车路协同标准制定。第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鼓励各地政府增加车 路协同路侧设备布设,开发车路协同管理平台。第三,开展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选取有条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等应用,并逐步向全国推广。事实上,百度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路协同)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已经处于研发调试阶段。作为业内最早布局车路协同的公司之一,百度自2016年开始布局V2X研发、探 索“车路协同”技术,在场景数据和测试里程积累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不止是智能出行,李彦宏还关注智能医疗应用的探索。目前,我国电子病历虽在部分区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但不同省份间的病历数据仍彼此割裂。提高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性,将提升百姓就诊效率。李彦宏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在电子病历数据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统筹规划,加快相关智能应用的探索,助力形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议具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行并完善电子病历填写标准,鼓励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合作,提升我国电子病历数据资源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完善数据应用的技术标准和法律保障,加快相关法律、管理规范的制定,开发数据流通和安全保障的机制。三是加快推进电子病历的科研和应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专业性行业组织等联合开展探索、择优落地试点,推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问题攻关。相关技术成熟后,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从供给侧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我国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初步建立部分领域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但总体看,当前我国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探讨刚刚起步,尚未形 成广泛共识。对此,李彦宏建议,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跨学科领域的行业专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行业用户和公众等相关方,开展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和顶层设计,促进民生福祉改善,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动权。一是以人为核心,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加强相关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兼顾行业创新发展。二是强化领军企业担当,加快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落地,让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帮助人们成长和发展。三是加强国际交流, 凝聚全球共识。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识别禁区,为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抓住人工智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加快伦理 研究和创新步伐,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竞争优势,早日建成智能社会,用技术造福百姓。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新京报:人工智能时代会带来哪些改变?


李彦宏:中国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口红利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我看CNNIC发布的数据,互联网人口增长速度是百分之三点几,远低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所以靠人口红利再发展互联网不太现实。我觉得未来主要是靠技术创新来推动互联网产业增长,大多数的技术创新都是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


新京报:如何去解决互联网和AI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数据孤岛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


李彦宏:以电子病历为例,现在病历电子化了,大多数好的医院都有电子化病历。但是这些病历相互之间没有打通,我在这个医院看病之后,到了另外一个医院还要重新描述一遍生病过程,重新做一遍检查。我觉得我们确实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制定相应的标准,来推动数据共享。


在共享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我觉得道理上大家都认可,关键还是看执行的过程当中能否有一个好的机制来约束。


百度内部若干年前提过两个词,一个叫“平台化”,一个叫“接口化”。平台化是指,我做一个东西,就争取把它做成一个平台,可以供其他部门的人使用。接口化是 指把我的能力开放给你,我告诉你我的平台能干什么,但是我不把背后的数据、源代码给你。这样一来,数据得到了保护,知识产权得到了保护。


我觉得对整个社会来说,可能也需要通过平台化、接口化的方式。我们把边界定义清楚,什么人可以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获得什么样的能力。然后通过一个平台,或者是多个平台来提供这些能力。


新京报:人工智能会对现有的法律体系产生哪些新的挑战?关于人工智能立法,你会有哪些建议?


李彦宏:首先,我觉得立法本身不应该太超前,很多时候新事物刚刚出现,让它稍微跑一段时间然后再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再来立法。其次,在不同的领域,涉及的立法都不一样,比如说像无人驾驶,在过去就没有相关的法律。北京市很重视无人驾驶,很快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我们的创新能够有序进行,到今天百度已经拿到了50张左右 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证。


医疗方面也需要相关的立法,统一电子病历的格式,必须要有什么样的字段,要有什么样的内容,不同的医院、机构之间进行交换,必须保护患者的隐私等等,都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解决。


新京报:在你看来,什么是AI能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李彦宏:我觉得AI应该做的是让它去帮助人和服务人,不应该做的是让它去伤害人和控制人。跟所有技术一样,如果我们不注意去控制它的话,就会出问题。比如碰到高压线会被电死,并不是说电比人更聪明,而是这个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事故的。


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做相应的预案,去做防备措施,不要让它跑偏了。如果AI的能力出现了会伤害人的地方,那我们要赶紧往回拉一拉,要对它进行控制。如果AI在某些方面,对人的正常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也要去规范它。国际上有一些组织已经在讲我们不要去开发AI武器,不要开发杀伤性的武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不希望它用到不该用的地方。


我举一个医疗的例子,病人在病房里面摔倒没有被及时发现,医院不可能安排一个人24小时在病房里面看着这些病人。但是可以安装一些摄像头,使用AI的能力,监控病人有没有摔倒。类似这样的应用场景,我们多去挖掘,让它去服务人,帮助人。所以未来AI主要目的不是去替代人,而是帮助人,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新京报:车路协同方案是不是更适合于像雄安新区这种新城的建设?在已经成熟的城市里,车路协同是不是意味着会产生较高的改造成本?


李彦宏:对于雄安这种新城来说,确实在顶层设计上会更加容易一些。但是我觉得对于现有的城市,改造的意义更大,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生活在现有的城市里。


我看到的数据,每年因为交通拥堵会造成GDP的5%到8%的损失,就北京市而言,每年是上千亿的损失。我也看到北京市每年在治理交通拥堵上花的钱非常多,我看到有一个数字是一年500多亿。这么多钱用来建高速公路、地铁、大型停车场等等,但只有很少的钱投入软件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测算,通过智能红绿灯时间的调整可以使得红绿灯的等待时间减少30%到40%。我们注意到,这跟无人驾驶没有必然联系,即使大街上每一辆车都不是无人驾驶,我仍然可以让它的通行效率大幅度提升。


车路协同方案的改造成本肯定比现在物理上的投入要节省很多。更为关键的是,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即使有钱,物理空间也是有限的,你想再建一条路,周围都是楼没路可建了。


新京报记者 马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