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顾志娟)7月7日,在2019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促进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应注意发挥金融科技作用,金融科技在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普惠金融、促进数字化转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有助于扩大理财服务的触达范围,合理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使得传统意义上以小众、高成本、主要面向高净值为特点的财富管理服务,在今天能够依托科技手段实现规模化、低成本,从而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东荣同时提出,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运用金融科技的能力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在经营发展理念上,一些财富管理机构亟待培育数字化转型的思维,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客户理财产品服务需求。截至去年年底,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1.51亿,网民使用率为18.3%;而同期网络支付和手机网络支付的使用率已分别达到72.5%和71%。李东荣认为:“从市场供给侧的角度来理解,缺口就是方向,差距就是空间。”

他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初心使命。财富管理行业一端连接着人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另一端连接着实体经济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具有很强的资金撬动效应和资源配置作用。因此,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数字技术,科学合理把握资产配置和资金投向,为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财富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应该鼓励支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等财富管理机构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形成分层有序、品种齐全、数字化程度高的产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渠道和平台,打造线上自助化、标准化,线下专业化、个性化,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财富管理新模式。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精准营销、投资决策、风险定价、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根据不同的财产规模、风险偏好和配置要求,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精准化理财服务,支持财富管理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深入合作,不断丰富财富管理的生态圈和产业链。

三是依托监管科技手段,有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特别是要防控在创新中形成的新风险。应该与时俱进发展监管科技,夯实数据综合统计和风险监测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行为监管的科技应用水平。对财富管理产品的发行销售、投资兑付等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动态、穿透式的监管。特别是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真正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穿透式监管。

四是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风险教育工作。金融科技有助于将更多社会群体纳入财富管理市场,提升财富管理体系的普惠水平。但在中国,很多客户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要做好投资适当性的安排,需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风险教育工作,应该统一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等手段,增强理财产品服务的全流程的透明度。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技术,优化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体系,有效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强调卖者有责。应针对高净值客户、长尾客户等不同客群,分类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理财教育,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正确理念,打破刚性对付的不合理预期。同时,要持续组织严厉打击以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为名,实施非法集资、违规营销、商业欺诈等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更加诚信健康的财富管理市场环境。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