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冲税期等因素影响,“呵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停摆了13个交易日的公开市场操作在本周重启。8月12日-16日,央行连续5个交易日开展7天逆回购操作,累计投放3000亿元;另外在15日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比当日到期量多170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操作利率。30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在2.55%,MLF的利率依旧是3.3%。这一波等价投放资金操作发生在央行辟谣降息传闻后一周,“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预期被证伪。”业内人士分析称。


不过,8月12日央行公布的7月社融、信贷、M2数据全面回落,也有业内人士担忧称,这显示流动性分层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贵问题依然存在。对此,专家提出,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加强金融科技在企业信用风险定价中的研究和应用等,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


央行本周重启公开市场操作

净投放3170亿元


根据央行公告,8月12-16日五个交易日,央行分别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600亿元、1000亿元、300亿元、800亿元7天逆回购,利率均为2.55%,当周无逆回购到期,因此全部为净投放。此外,8月15日央行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对冲当天到期的3830亿元MLF,并多投放170亿元,利率为3.3%。本周共计净投放3170亿元。


这是7月24日至8月9日连续13个交易日停摆后,公开市场操作重新“营业”。央行称,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为对冲税期、MLF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而此前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原因,是“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近期质押式回购利率较为平稳,质押式回购DR001上周下行1bp收于2.60%,周内均值下跌21bp;DR007上周收于2.63%,较前一周下降1bp,均显示资金面较为充裕。


“本周四(15日)既是缴税截止日,又有3830亿MLF到期,银行间流动性水位可能下降,本周资金利率中枢或有所抬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11时30分,DR001报2.66%,DR007报2.67%,均较上周小幅上行。


Wind显示,本周3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将在下周到期,此外,8月24日、9月7日将分别有1490亿元、1765亿元MLF到期。


等价投放被视为证伪“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

此前央行多次表态“不搞大水漫灌”


比起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其利率更受到关注。


江海证券研报认为,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还是以松紧适度呵护资金面为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隔夜DR001维持在2.6%左右水平,预计月底央行MLF会继续续作。但在量供应相对平衡情况下,MLF利率未下调也表明央行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定力很强,短期内货币政策明显放松大概率难以实现,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预期被证伪。预计8月公开市场操作方面的资金缺口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东吴证券也分析称,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仍强调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意味着短期内央行还不会有很强烈的放松动作,预计8月央行更大概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总量放松的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出现,结构性的措施(降准置换、TMLF、定向降准)将成为调控主基调。


除了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央行强调“不搞大水漫灌”、“以我为主”等表态外,就在上周末,央行辟谣降息传闻,并称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而在不动银根的情况下,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操作,其规模和利率被视为一种信号。此前13个公开市场操作“未营业”的交易日中,包括8月1日美联储降息,中国央行也按兵未动。彼时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就分析称,如果央行希望降息,完全可以开展逆回购,然后下调利率。


不过,8月初央行并未跟随美联储降息,但人民币汇率跌破了7的关口。鲁政委表示,利率和汇率是调节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途径,当前由于内部结构性去杠杆、贸易摩擦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影响,经济面临通缩和国际收支衰退性顺差的风险,降息+贬值可以成为一种适宜的政策组合。从模型角度的估计显示,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贬值1%等价于降息约24bp;本轮贬值相当于基准利率降息97bp,货币条件的改善使得短期内下调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下降。


他同时称,未来美联储加大宽松在即,国内通胀和社融可能有所回落,货币条件改善的内升动力不足。若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贬值或者降息将是央行需要权衡的选择。


民营小微仍“喊渴”

专家支招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


不过,8月12日央行公布的7月社融、信贷、M2数据全面回落,也引起不少业内人士担忧。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分析称,7月金融数据显示,宽货币到宽信用政策效果较差,原因无非是企业实际利率并未下降、流动性投放渠道收窄、资产价格低迷难以起到抵押放大器效应、流动性分层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贵。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也表示,货币政策传导的梗阻问题仍然持续存在,银行同业市场的拆放利率低与信贷流向实体经济的成本较高的情况并存,中小企业和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显著缓解。


对此,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认为,未来若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银行间较好的流动性大概率能够传导至企业和居民部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一步货币政策需增加灵活性,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择机定向降准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尽快推进利率并轨,完善贷款市场利率报价机制,择机调降政策利率,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利率水平,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稳定内需。


李湛建议,从操作层面看,对贷款利率市场化推进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完善商业银行LPR机制,扩大LPR在商业银行贷款合同中的使用比例,增强LPR的市场影响力;二是加快制定和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金融机构破产处置的立法、司法体系,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间竞争加剧的趋势可能难以避免,政府须事先构建好金融机构破产清算退出的立法、司法体系,避免个别机构出现问题导致整个金融系统风险的传染蔓延;三是加强金融科技在企业信用风险定价中的研究和应用,缓解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轻银行在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过于依赖政府信用和抵质押品的问题,使得资金能相对低成本、更加顺畅地流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侯润芳 编辑 程波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