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潘亦纯 陈鹏)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数据显示,从同比看,CPI上涨2.8%,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1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46.7%,涨幅比上月扩大19.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24%,涨幅回落15.1个百分点;牛肉、羊肉和鸡肉价格涨幅在11.6%至12.5%之间,上述五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66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鲜菜价格下降了0.8%,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为同比连续上涨18个月后首次转降。


昆仑健康资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受到疫情影响,产能受抑制,猪肉供不应求,对食品类CPI构成主要支撑;二是由此引发的消费替代效应,在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秋节临近,对鸡鸭、牛羊肉等的替代需求明显提升,涨幅都在11.6%至12.5%之间。好在时令瓜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非常便宜,鲜菜价格也为连续上涨18个月后首次转降,不失为节假日食品消费的一个重要选择。


针对猪肉价格上涨46.7%,涨幅比上月扩大19.7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的生猪存栏量达到了一个历史低点,生猪的供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生猪的价格上涨,而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最主要的一个食物来源,其价格提升抬高了整个中国食品价格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8月份,鲜果价格上涨24%,涨幅回落了15.1个百分点,原因何在?朱丹蓬解释称,供需的杠杆发生了变化,鲜果价格自然有所变化。中国水果市场已经进入消费的爆发期,在消费爆发期持续接近两年的时候,外国以及中国的运营商,对整个中国鲜果市场的关注度和投入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当市场达到一定节点之时,供需平衡有所变化,鲜果价格也就自然下滑了。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陈鹏

编辑 刘晓阳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