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黄鑫宇、陈鹏)10月12日,在“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健认为,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普惠金融发生颠覆性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过数字技术是把双刃剑,不负责任的数字化会放大或扩散风险,给金融消费者造成损失。  
   
从数字鸿沟的角度看,“很多原本被金融排斥的消费者,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被拉到金融的包容里,但可能又因为不负责的数字技术运用,再次被金融所排斥”。余文健说。  
   
据余文健介绍,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2018年和世界银行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在这份报告里就“普惠金融”的概念提出四个核心要素,即可得性、多样性、商业可持续性、责任和安全。其中就责任和安全,余文健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时代需要金融机构、监管者、消费者三个主体承担更多的责任,以避免金融再排斥现象。  
   
“而负责任金融在个人层面,有利于达到良好的个人财务状态;机构层面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层面也能够推进实现普惠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真正建成包容的金融体系”,余文健同时表示,要构建负责任金融三支柱,即要加强金融教育、金融机构的自律管理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  
   
负责任金融“三支柱”,余文健具体解释为,“金融教育要求消费者自己要有认识、判断和决策的能力。金融机构的自律需要各家机构设立消保部门,在董事会层面、经营层面、内容层面也要有相应的点,并有专门处理客户投诉的部门。在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方面,不管是央行、银保监会,还是证监会,投诉热线外,还应定期公布这方面的案例警示。”


编辑 徐超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