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公司出问题,偏离主业是主要原因,上市募资后盲目扩张;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成为当前重要任务,不应盲目无效创新。笔者认为,对上市公司偏离主业行为要有所抑制。


目前上市公司偏离主业的一个表现,就是有些上市公司热衷于股票投资、主业逐渐抛荒。上市公司搞股票投资,基本没有门槛,没有对专业人才等方面规定,那成功概率能有多大;投资好的年头似乎有些盈利,但年成不好时亏个底朝天。上市公司热衷于股票投资,那还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干啥;若企业上市后都抛弃主业、转行搞股票投资,如此空心化的股市显然将蕴含巨大金融风险。


偏离主业的第二个表现就是盲目跨界并购,但并购后有多少上市公司业绩能真正达到稳定增长呢?笔者认为这个比例恐怕不高。上市公司跨界并购,对新行业可能所知甚少,并购之后的整合工作并不好做,有些完全依赖或沿用标的公司原有管理层,由此失去控制,有的标的公司甚至继续对原来股东进行利益输送。即使上市公司能对标的公司进行控制,但“三高”并购付出代价过高,也埋下商誉减值的地雷。


魔鬼在于细节,并购整合工作才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而目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目的过于短期功利化,不少就是为了贴上热门题材概念、方便股价炒作和提升估值,很少关心并购重组的“最后一公里”细节工作。


看到每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数千亿甚至上万亿元,笔者并没有感到激动或喜悦。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并购重组是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一个途径或渠道,但只有高质量的并购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偏离主业、盲目跨界的“三高”并购,往往是低质量并购的代名词,此类并购金额越多,对A股和股民的伤害就可能越大。


对上市公司偏离主业行为,笔者认为应该有所约束或控制,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应设置金融投资类上市公司的准入门槛。设立公募基金公司代客理财,应满足“基金从业资格人员达到法定人数”等条件,并经证监机构批准,也即需获得金融牌照。上市公司同样向社会公募资金,其投资股票当然也应设置一定门槛,也就是说,金融投资类上市公司当然可以有,但必须立规矩、设门槛、限数量,可以规定,上市公司自主投资股票限额可在净资产5%以下,若要超过这个比例,就必须从监管部门获得金融投资牌照,要在专业人员数量、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设置门槛。


二是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对目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配股、债券发行、重大重组配套融资等再融资政策,应有所优化调整,审核部门对再融资的资源配置,要向坚守主业的上市公司倾斜,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资做强做大主业,开展技术创新,实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拟圈钱偏离主业的投资或并购行为,要进行有效约束;尤其最新《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可同时募集部分配套资金,建议对跨界并购不宜开这个口子。


三是严厉打击热点概念题材炒作中的违法违规。之所以上市公司热衷于偏离主业跨界,主要就是贴上热点就可引来投机炒作甚至方便操纵。当年鲜言操纵“多伦股份”股价,一个手法是申请企业名称变更为“匹凸匹金融信息公司”,另外还配之以多个账户连续买卖操纵,以及虚假申报、对敲等操纵手法。对照当前股市,网红等题材龙头股炒作,是否存在类似的操纵行为,值得深入调查;只有引导市场将盲目跨界视为利空、而非利好风口进行热炒,盲目跨界才能从根上得到整治。


□熊锦秋(财经评论人)编辑 陈莉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