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让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的历练与考验。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紧张的防控工作全面开启。疫情之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餐饮、酒店、旅游、实体零售业,其经营现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由此,一场经济界的“抗疫”之战已经打响。新京报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邀请顶级学者和各行各业资深人士,为疫情中的中国经济献计献策,以期推动市场恢复、经济发展。今天我们推出“大家问策”第四期:王小鲁谈经济“战疫”:现在需要解困政策,不是刺激政策。




王小鲁观点:

1、现在要把脑子里固有的保增长等目标放一放,集中力量做一件事:紧急情况下解决老百姓和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帮他们减轻困难,渡过难关。

2、现在需要的是解困政策,不是刺激政策。搞大规模放水、大范围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就会偏离解困的目标,也解决不了当前问题。

3、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我认为都不能采取简单的放水、刺激、扩张政策,要针对性地缓解老百姓、企业面临的问题。救急,是第一位的。

4、地方政府更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需要承担更多责任,要更务实。政策应该更宽松,给地方政府更大的自由度,去因地制宜解决问题。不务实、不作为的,应该问责,但要以老百姓的评价为第一标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如何减缓疫情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近期,一些地方政府“接力”出台针对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措施,学界也掀起热议。

“现在要把脑子里固有的保增长等目标放一放,首先做一件事:紧急情况下,解决老百姓和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帮他们减轻困难,渡过难关 。”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企业面临生产和市场受到影响,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根据各地情况和企业的情况临时增加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降低利息负担,延长贷款期限等措施可能是必要的,但切忌大水漫灌,不要认为货币宽松就能解决困难。要谨慎对待增加中长期贷款的问题,不要用放水的办法鼓励投资。扩大中长期贷款实际上是刺激投资,是刺激政策。现在需要的是解困政策,不是刺激政策,否则会给未来经济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尽快控制疫情,让老百姓恢复正常生活、恢复正常的收入和消费,恢复市场活力是关键。

王小鲁认为,财政政策方面,要减轻企业负担,比如临时减免或返还一定比例的社保费用,考虑哪些税费可以临时性减免。社保缴费负担重的问题需要拿出有力措施继续解决。可以考虑扩大以国有资本补充社保基金的规模。另外,要考虑未来企业倒闭、失业扩大的风险,研究减缓冲击的应急措施。

想办法让企业尽可能渡过难关

新京报: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王小鲁:这次疫情对经济产生影响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什么?现在什么事情最需要做?那就是在老百姓面临困难的时候,怎么帮老百姓解决困难;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想办法让企业尽可能渡过难关,这两点是根本。现在要把脑子里固有的保增长等目标放一放,集中力量做一件事:紧急情况下解决老百姓和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帮他们减轻困难,渡过难关。

这需要政府工作转型。政府的第一位工作是为社会、为居民、为企业服务。所以各级地方政府需要眼睛向下,放低身段,为基层服务;不是眼睛向上,为上级服务,把完成上级任务当作第一政绩。比如,苏州近期发布支持中小企业的十条政策,解决企业面临的最急需解决的困难,这就是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在做常规的事情。防止恐慌,防止冲击,银行不要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继续对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对能维持下来、能渡过难关的企业要帮一把,但也不是对所有的企业。有些企业经营不善,维持不下来,有些企业骗贷去炒股炒房,再去帮就会变成坏债。另外,要减税降费。

这些临时性的措施,就是针对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由政府去帮助解决问题。这些事情做好了,企业经营、居民收入、消费和经济增长等问题,都会随之改善。

现在需要的是解困政策,不是刺激政策

新京报:随着疫情防控的深入,央行、财政部等部门及苏州等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经济层面应对措施。后续经济政策方面,应把握哪些重点,避免哪些问题?

王小鲁:面临问题,需要应对。但如果盲目搞刺激,问题就会很严重。释放流动性切忌“大水漫灌”,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比如放假的职工目前无法上班,生产不能正常恢复,但工资还要发,租金、银行利息还要付。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增加短期流动资金可能是必要的,但要谨慎对待增加中长期贷款。

扩大中长期贷款实际上是扩大资金投放、刺激投资,是刺激政策。现在需要的是解困政策,不是刺激政策。搞大规模放水、大范围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就会偏离解困的目标,也解决不了当前问题。过去两三年,我国杠杆率已经出现了稳住的苗头,M2增长降低了,是个好事。现在如果大水漫灌,前面所有的工作前功尽弃,债务负担会越来越重,杠杆率也会越来越高,就会为未来的增长挖坑,设置障碍。

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我认为都不能采取简单的放水、刺激、扩张政策,就是要针对性地缓解老百姓、企业面临的问题。救急,是第一位的。

要考虑可能出现的企业倒闭、失业扩大等问题,研究应急对策

新京报:一些研究人士提出,为避免挤压其他民生和稳增长支出,有必要扩大财政赤字率至3%。你怎么看?

王小鲁:短期内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应对疫情,政府要花钱,医院救治、社区防护等各方面的开支会很大,但因为经济面临困难,财政收入会下降,赤字怎么可能不扩大呢?不是要不要扩大的问题,也不是赤字扩大到多少的问题,重点是拿这些钱去干什么更合理。

如果讲财政政策,政府现在要做的关键是减轻企业负担,而不是扩大政府投资。特别是企业面临重大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减轻对企业压力最大的那些项目的负担。比如说,社保缴费比例一直比较高,对企业是个非常大的压力。也看到有政策提到,对面临困难的企业可以降低企业交费的负担,返还一定比例的社保费用,这是有道理的,包括考虑哪些税费可以临时性减免。更需要考虑进一步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包括扩大用国有资本补充社保基金的规模。国有资本可以通过企业改革在市场上变现,比直接划拨可能效率更高。另外,也需要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支出,把过多的行政性经费和其他不必要的支出压下来。

新京报:全国各地企业正开始复工复产,除了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释放出一些压力,部分劳动力如农民工、个体户还暂时待业在家,如何提前应对?

王小鲁:后续要注意企业倒闭、失业扩大的可能,解决这些失业人员的困难就非常重要。已经纳入社保的可以领失业救济金,没有纳入社保的怎么办?过去统计局一直有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最近几年农民工被社保覆盖的情况没有公布了。两亿多农民工中,根据以前公布的数字,几项主要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为10%-30%,这两年可能覆盖率有所提高,但大部分人没有被纳入的基本情况肯定还存在。

没有被覆盖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很多人可能会陷入生活困难。接下来涉及社会救济的问题,城市、农村可以有不同的渠道来做。假如农民工回农村了,生活没有着落,农村的低保能不能将其覆盖进去,或者临时性救济措施能不能覆盖进去。如果你没有回去,但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这可能是比较难办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紧急性的救济还是需要的,可以考虑“以工代赈”,做一些有必要的政府项目。但不是大规模投资。

这些情况需要马上就有考虑,研究应对措施。而且各地本身情况不一样,一定需要当地政府根据当地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中央政府给一个基本指导,具体的事情由地方政府去做。地方政府更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需要承担更多责任,要更务实。政策应该更宽松,给地方政府更大的自由度,去因地制宜解决问题。不务实、不作为的,应该问责,但要以老百姓的评价为第一标准。

地方政府更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做更多的事情,需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地的情况有不同,所有在第一线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给一个正确的导向。苏州的政策说明,市政府在具体考虑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帮助解决。但一定要因地制宜,切忌一个模式到处用。

还有企业、社会组织、民间机构,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一起想办法。现在有不少企业、民间机构和普通公民在做捐款、做公益、做义务支援等。怎么才能更大程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社会有这个能力、资源、潜力,我们需要一个公开、透明和让大家都能够想办法、出主意、提意见、沟通信息的宽松环境。

新京报记者 陈鹏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