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也在开始加速,经济“战疫”枪声打响。


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



近日,中植集团常务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王允贵在接受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疫情来势突然,对集团转型与发展都带来了一些新挑战,部分已谈妥项目暂时无法签字落地。不过,中植集团已全员复工,“疫情结束后,各行业都会出现’报复性’增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中植集团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之一和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实际控制9家上市公司。王允贵表示,近期股市波动较大,中植集团旗下的各上市公司市值基本稳定,一些公司的市值甚至跑赢了大盘。


王允贵曾任国家外汇局综合司司长,2016年进入中植集团。他表示,近日感受到监管部门越来越接地气,“我们向监管的汇报和沟通,虽然不能够见面,但是监管干部倾听的时间多了,服务的耐心强了。”


对于未来宏观政策的方向,王允贵预计,我国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继续使用结构性降低存款准备金政策,持续引导LPR稳步下行,适时适当运用数量宽松政策,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总体上我们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新京报:中植集团总部和下属公司的停复工的现状和计划如何?为了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植集团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允贵:2月3日,中植集团总部管理层已经全面复工。截至2月27日。下属公司各业务团队根据各自所在地区的疫情情况,也正在逐步有序复工。全集团总体复工率达到70%以上。


各业务团队推广线上业务,优化和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和场景,采取线上电话会、视频会、邮件形式沟通,实现“零接触”远程沟通、“不见面”开展合作。


为了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集团统一指挥,强力部署,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明确防疫责任人、专职防疫人员。各下属公司董事长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安排专人每天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办,各职场需配备必要的消毒物资和防护用品;二是建立严格疫情上报和隔离制度。集团及下属公司全面落实国务院和属地人民政府疫情防控要求,每日排查员工及家属身体状况、确诊治疗、医院留观、居家观察等情况并上报。对返京人员严格施行分类管理。加大办公间隔,保障到岗员工办公间距大于1米以上;三是防疫物资先行到位,为员工提供有效防护保障。集团免费向全体员工发放防护口罩、个人消毒防护品、流感预防药物,向湖北员工发放防护服,目前发放口罩总数超过20万只;四是为员工购买防疫保险。集团为旗下每一位员工及直系亲属赠送横琴人寿专属疫情保险,保险不仅保障员工本人,还包括每位员工的所有直系亲属,尽最大努力保障广大员工及家属的身体健康。


与此同时,集团上下时刻关注湖北疫区的动态。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在海内外采购急缺医疗物资,截至目前集团各下属公司已累计向灾区捐款近3000万元。


中植集团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我们深知国家的稳定发展与企业、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一直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疫情,心系武汉等地群众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防控战!


新京报:中植集团近年来实施业务转型、加大实业板块布局,实际控制了多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停复工情况如何?


王允贵:经过近三年的调整,实业板块已经成为中植集团的主力。疫情防控,关乎安全,复工复产,关乎发展,二者必须两手抓,两手硬。这次疫情中,实体经济承压显著。劳动力越密集的企业,复工难度就越大。总体看复工的难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口罩难买,各地政府审核复工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口罩够不够;二是人员难回,人员跨区跨省流动困难;三是材料难购,主要是物流不畅。由于上述等原因,复工不等于复产,各公司2月份的产能同比有一定下滑。这也是国内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据集团旗下各公司反映,由于集团在口罩和防护液上提供了强大支持,集团企业复工复产在当地都是比较领先的企业,其他中小企业更困难。因此,对冲疫情、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密集出台确为必要。


新京报:中植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美尔雅位于湖北,目前预计何时能够复工?该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受影响有多大?


王允贵:本次新冠状病毒肺炎对整个中国经济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疫情较为严重的湖北则更为显著。公司复工的具体日期尚无法明确,还要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遵照湖北省、黄石市的统一安排,有序开展复工工作。


疫情对公司一季度生产和运营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影响程度暂时无法准确估计,公司预计会在2020年一季度报告公告时进行详细说明。


公司高度关注疫情进展,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定期开展主要生产场所的消毒工作,储备消毒剂及口罩,随时与政府保持积极沟通,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在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安排复工相关工作。


新京报:近期股市剧烈波动,中植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市值影响大不大?您对近期股市大幅回升如何看待?


王允贵:我们也注意到近期的股市波动较大。总体看,中植集团旗下的各上市公司市值基本稳定,影响不大,一些公司的市值甚至跑赢了大盘,如美吉姆、凯恩股份、ST宇顺等。


去年以来,证监会深化改革的举措接连发力,资本市场给予了积极正面的回应。此次疫情暴发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外汇局、税务总局等出台了大量稳经济、稳市场的政策,广大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看好资本市场长期趋势。这波宏观调控值得点赞。


新京报:对未来宏观政策和资本市场走势怎么预判?


王允贵:我们高度赞同党中央的判断,即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总体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预计我国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继续结构性减税降费,适当提高赤字率;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继续使用结构性降低存款准备金政策,持续引导LPR稳步下行,适时适当运用数量宽松政策,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总体上我们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新京报:中植集团是中国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智力密集型企业,业务运作依赖于差旅活动和线下沟通,目前中植集团的投融资活动是否受到影响?目前疫情之下是如何开展的?


王允贵:2018年以来,中植集团顺应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杠杆的政策要求,瘦身金融,聚焦实业,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纾困计划,逐渐确立起实业+金融的双主业结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突然,对我们转型与发展都带来了一些新挑战,大量业务沟通与交流活动不得不通过视频电话和微信电话来进行沟通,公务出差已全线停滞,一些已经谈妥的项目无法签字落地,一些在谈的项目只能一再推迟。


尽管如此,中植集团各个公司和团队精神饱满,全员复工,完善各种工作方案的内部讨论会和外部沟通协调会从来没有停止,并获得合作伙伴的高度赞赏。


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疫情结束后,各行业都会出现“报复性”增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人勤春早。


新京报:中植集团不少资本运作、投融资活动有赖于向监管的汇报和沟通。中植集团部分项目的进度是否受到疫情影响?公司是如何应对的?


王允贵: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中国政府的应对举措堪称典范,国际社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在防疫和经营的实践中,感受到监管部门越来越接地气,“一行两会一局”恢复生产,推动增长的措施,出手快,目标准,我们向监管的汇报和沟通,虽然不能够见面,但是监管干部倾听的时间多了,服务的耐心强了。


例如我们某项目报到深交所审批,按惯例,是要开会审批的,限于疫情,深交所领导认真听取了我们的汇报,改为每个委员审核签字的方式,很快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当前监管部门的作风更接地气了。


新京报:有分析认为,疫情暴露出中国医药体系或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中植集团目前在医药健康领域布局如何?未来会否在该领域加大布局?


王允贵:此次疫情暴露了中国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建设体系的一些短板。对此要客观地分析。一方面相关制度和应对机制没有充分汲取十七年前“非典“疫情所造成的影响,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的国家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这次疫情暴发突然,传染太快,又赶上春节,生产能力无法迅速动员,属于特殊时点的特殊情况。总体看这类产品这类产业的供给能力能够满足需求,现在要防止盲目扩大产能,造成新的过剩。


中植集团目前实业投资基本上是围绕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痛点和短板而展开,例如儿童早教、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生态环保等,医药健康领域尚未涉足。不过我们已经开始布局了危废处置和垃圾分类产业,这些都属于公共卫生建设的一个部分,此次疫情坚定了我们深耕这类产业的决心。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朱玥怡

编辑 王宇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