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上下克服疫情期间不利因素,迎难而上,经营生产工作按计划进行,今年1-2月份订单总体稳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中国特钢行业领军人物、中信特钢董事长俞亚鹏日前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

中信特钢具备年产1300多万吨特殊钢生产能力,为世界最大的特钢集团。俞亚鹏表示,疫情期间,中信特钢集团总部和下属8家生产型企业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营生产”,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经营生产基本稳定,目前产能已基本恢复。

对于近日市场热议的新基建话题,俞亚鹏认为是中信特钢的发展机遇,“新基建项目为钢企转型发展、智能化建设打开了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

过去几年,中信特钢大幅扩张,整合了国内多家特钢企业,并在2019年10月实现整体上市。俞亚鹏表示,登陆资本市场有助于中信特钢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强在特钢行业的领导力,此外对推动我国特钢行业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发展以及对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具有重要意义。

俞亚鹏称,中信特钢今年的产量目标在2019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国内外特钢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机遇和动向。


中信特钢董事长俞亚鹏。 


产能基本恢复,现金流状况良好,将继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新京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具体有何影响?公司今年1-2月的订单情况如何?是如何应对的?

俞亚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复工人工到位率、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受限、下游客户的复工延期等方面,但总体影响可控。

疫情防控方面,中信特钢召开应对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视频会议,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中信特钢疫情防护实施方案》。

经营生产方面,中信特钢内外贸及采购部门保持关注全球范围内各区域疫情状况和政策情况,加强研判,以变应变,千方百计抢抓订单。今年1-2月份,订单总体稳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同时,中信特钢苦练内功,压缩非生产性费用,全流程降本降耗,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好更优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新京报:疫情期间,中信特钢各基地的停复工状况如何?目前产能恢复情况如何?

俞亚鹏:疫情期间,中信特钢集团总部和下属8家生产型企业毫不动摇抓好人员网格化管控、疫情信息监管、疫情信息报告、防疫卫生消毒、经营生产物资保供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营生产”,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经营生产基本稳定,目前产能已基本恢复。

新京报:受疫情影响,不少制造业企业遭遇供应链流通不畅,部分钢铁企业存在铁矿石、焦炭等供应不足的情况。中信特钢是否遇到同样的情形?

俞亚鹏:原料保供始终正常,一方面,在节前统一增加了下属企业的大宗原料库存储备量,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疫情期间物流不畅的影响,通过定期召开电话会议,群策群力商讨解决办法,争取了海事部门、煤矿企业、合金生产商的理解和支持,克服了海事部门对前往湖北的船只管控、湖北省内汽运停止等多重困难,确保物资保供始终处于可控水平。

新京报:疫情是否为公司现金流带来压力?目前公司是否有融资计划或降负债计划?

俞亚鹏:公司经营现金流状况良好,疫情对公司现金流影响较小。为了保证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公司会继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新京报:受疫情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都在加大对重大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这对中信特钢有何影响?

俞亚鹏:基建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基建投资历来是钢材的重要消费点,有助于整个钢铁行业稳定和市场回暖。

中信特钢有丰富的产品集群,一些能源、交通、电力等重大项目会给我们带来利好,另外中央和地方在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些新基建项目的投入,更为钢企转型发展、智能化建设打开了生产效率提升空间,对中信特钢来说,这也是发展机遇。

实现上市有助国资做强做优,钢铁市场有望受益基建投资得以回暖

新京报:2019年10月,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据你感受,登陆资本市场后,对公司发展有何帮助?

俞亚鹏:中信特钢成为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特钢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发挥统一管理的优势,搭建完善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系统,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合规管控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规范、高效运作,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强在特钢行业的领导力,为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有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同时通过资产、品牌、渠道资源及经营管理的有效协同,可以充分激发经营潜力,进一步提升利润水平,推动我国特钢行业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发展以及对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具有重要意义。

新京报:公司最近发布了2019年年报,利润53.86亿元,同比增长50.45%。年报显示,业绩增长原因之一是降本增效。可否具体介绍公司控制成本的举措?

俞亚鹏:公司一贯重视“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将2019年定位为“降本增效”年,将降消耗、提效率、增产量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将降本工作分解为15个具体路径,在每个方面苦练内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压降成本。

比如,2019年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工艺、强化精益生产管理和工序能力重点攻关,实现增产近160万吨,规模效应使得钢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包括基本人工成本、折旧费用、修理费等)较2018年大幅下降。

新京报:近年来汽车市场趋冷,公司在此方向的业务拓展情况有无受到影响?公司是如何应对的?

俞亚鹏: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57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约8%,车企承受较大压力,但中高端车企市场份额增长,2020年预计汽车行业将结束2019年的深度调整,2020年总体市场趋稳。

疫情短期内会对汽车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打击,零部件供应体系被打乱,但预计后期会有恢复性增长。

我们将密切关注汽车用钢市场趋势,利用在汽车用钢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拓展下游客户,提升汽车用钢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顺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用钢。

新京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议题始终备受关注。在特钢领域,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王怀世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保持合理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促进特钢行业的健康发展过度的产能过剩将导致全行业亏损的悲剧重演。你对于特钢领域产能问题如何看待?中信特钢今年是否有扩产计划?

俞亚鹏:特钢行业的发展重点应放在“以产顶进”、“卡脖子”材料、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构建和培育特钢产业链上,这有助于做强中国特钢产业。公司今年的产量目标在2019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

新京报:中信特钢近年来完成收购青岛特钢、靖江特钢。收购之后,青岛特钢、靖江特钢的经营效益和负债情况有无改善?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否介绍下?

俞亚鹏:青岛特钢、靖江特钢在被收购之后,经营效益和负债情况都有了较好改善。集团对两家企业加强管理,除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之外,还切实加强旗下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财务方面,利用公司整体信贷优势,内部融通,最大限度降低各企业融资成本,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销售方面,集团对旗下企业的销售和订单进行统一管理和排产,提高了不同板块间产能的协同以及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

采购方面,集团采购中心负责下属各企业大宗原料的集中采购和各企业采购物资的对标管理,发挥多企业协同、供应商等资源共享,体现规模优势,争取更多优惠,同时也实现资源在各企业间的统一调配。

新京报:中信特钢未来的并购方针和目标是怎样的?

俞亚鹏:作为一家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财务状况良好的特钢企业,除内生增长外,公司也会择机寻找并购机会实现外延式增长,国家目前也鼓励钢铁行业内的优势企业进行并购,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健康度。

新京报:对并购标的的选择有何标准?

俞亚鹏:在选择并购标的时主要考虑:符合公司战略、顺应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预期,整合效益明显且有能力实现等。中信特钢持续密切关注国内外特钢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机遇和动向。目标是进一步做精做强特钢产业。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朱玥怡  编辑 赵泽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