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早在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曾提出,宏观政策力度要加大,要推出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在财政扩张上,主要做了三点部署: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以及发行特别国债。


特别国债被业内视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我国历史上此前仅发行过两次:1998年8月,财政部宣布发行期限为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2007年,共发行8期、规模1.55万亿元特别国债。


什么是特别国债?


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介绍称,不同于一般国债,特别国债是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而发行的国债。特别国债纳入中央财政国债余额管理,在发行时调整国债余额,但其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不列入财政赤字。发行流程方面,特别国债首先需要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增发特别国债,调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然后财政部根据议案决定发行特别国债,并按特定投向使用。


特别国债具有诸多优势。该团队称,包括针对特定用途而发行,更加契合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目标;为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直接手段,可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过快上升;用途更加灵活等。


日本、韩国、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都有特别国债发行的案例,主要用于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金融危机或主权信用危机的对冲等。


我国历史上此前仅发行过两次


我国历史上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分别在1998年和2007年,其中2007年发行的部分特别国债在到期后进行了定向续作。


具体来看,1998年8月,财政部宣布发行期限为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定向发行,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化解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据公开资料,1998年时,国有四大行不良资产比例达20%,为处置不良资产,财政部还设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接四家银行。


新京报记者翻阅四大行财报,还能找到有关特别国债的记录。例如工行2008年财报和农行2010年财报中,都将特别国债列在资产项目的“重组类债券”中。中金固收团队称,1998年特别国债的发行,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中国银行业改革,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认可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特别国债发行是在2007年,当时的背景是我国因持续增加的外贸创汇而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同时对外汇储备管理进行改革。该次共发行8期、规模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期限分10年、15年期,其中0.2万亿元向社会公众发行,用于向央行购买现汇及汇金公司股权,注资成立中投公司。


用“特别国债买外汇储备”这一点,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曾多次在公开演讲中提到。就在2019年12月末的“地方债市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上,楼继伟还提到,政府债券流动性有所欠缺,而国债发行机制没有利率扭曲,流动性更好。可考虑大规模发行特别国债,如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当前一半的外汇储备,大约可向市场释放10万亿元国债,足够流动性的国债可为央行提供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除向社会公众发行的0.2万亿元,还有1.3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定向发行给当时还没有上市的农行。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这笔1.35万亿的特别国债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新京报记者从2007年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看到,当年央行“对中央政府债权”由1月末的约0.28万亿元,增长到年末的1.63万亿元。2017年,部分2007年到期的特别国债进行了定向续作,截至2020年2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对中央政府债权”余额为1.53万亿元。


中金固收团队称,2007年这次特别国债发行被认为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与缓解央行流动性对冲压力,具有与货币政策相协调、配合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此次发行可能更多用于促消费


当前,宏观经济遭遇新冠疫情强力冲击,近期市场对特别国债的讨论开始增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在当前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经济受损严重,则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定经济。为了应对政府收入下降支出大幅上升的财政缺口,特别国债低成本、长周期的特点是为财政收支缺口融资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发行特别国债其作用可能更多是用于促进消费,以扩大消费的方式来对冲外需对经济的拖累。用于促消费,不仅能将支出的选择权交由居民部门和市场,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还可以有效切断“海外经济体正常企业生产与居民消费受影响—外需大幅减弱—居民收入下降—国内消费支出大幅下降—面向内需的企业收入下滑—企业裁员求生—失业增多—国内消费进一步减弱”的恶性循环,充分发挥消费的杠杆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需求,更好地稳增长与保就业。


为何要发行特别国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发行特别国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这次为应对疫情,政府支出巨大。一是对控制疫情的直接支出,比如建医院、人员救治、测试和集中隔离等,都由政府埋单;二是疫情对经济构成了一系列影响,政府采取减税等措施,同时企业停工停产导致收入减少,进一步影响政府税收;三是给予一部分居民和企业补贴,特别是有些居民疫情期间没有收入带来的失业救济问题,都是政府支出。


“即使国内疫情结束,但国际可能还没有结束,所以考虑到收支缺口的长期性。另外疫情期间曝出了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国家提出要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防护材料的生产储备等,这也是一笔支出。这些额外支出的负担和收入减少的缺口,需要有资金来弥补。”赵锡军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颜色日前在一份报告中也称,在当前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经济受损严重,则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定经济。为了应对政府收入下降支出大幅上升的财政缺口,特别国债其低成本、长周期的特点是为财政收支缺口融资的较为理想的方式。由于受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升高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必要情况下可考虑发行2万亿左右特别国债。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