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了,开户炒股成为不少投资者的选择,截至7月6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6275.5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13.69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5760.3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4.56亿元;两市合计12035.9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68.25亿元。


除了正规的两融加杠杆方式外,消费贷炒股也再次兴起。


消费贷炒股抬头?


在股民入市“捞钱”的热情下,消费贷流入股市的违规操作也悄悄再次冒出苗头。


在采访过程中,投资者王先生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在一周前,他从某银行通过信用贷的方式贷款10万元,在上周五将钱投入股市。


据王先生透露,在近日股市大涨苗头初现时,他计划加仓买入看好的几只个股。为了在这场市场上涨的风口获得更大收益,王先生决定加杠杆搏上一搏。“不太了解配资,融资融券因为要日均50万的证券类资产,我去年才开始投资股票,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没能达到两融开户的标准”。


借钱炒股成为王先生想到最好的解决方案。由于个人信用资质较好,王先生很快从银行申请到10万元的贷款,分期12期归还。在贷款用途上,王先生选择了“日常消费”。


在将钱转换银行卡后,王先生将贷出资金投入股市,“确实赚了不少”,王先生说,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利用消费贷进入市场属于违规行为。


通过百度搜索,“信用贷炒股违法吗”、“怎样躲避银行使用信用贷炒股”的相关问答、链接比比皆是。


“年初一时冲动,在借呗上借款30000块入场,刚进来没多久就开始跌,一周亏了8000”,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新股民小刘和记者说了他的经历,大学期间,他曾经拿着生活费投入股市,赶上股市行情较好,他也小赚了一笔,新入市没有亏反而有了一笔看起来还不错的收益,让他自信心爆棚。


年初,小刘在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借呗额度不低,“投得多了,赚得也就多了”,小刘说,“最初我心里也打鼓”,在计算了借呗的借款利息和炒股的收益后,小刘决定通过“借鸡生蛋”,给自己挖更多的金。


然而,就在小刘入市后不久,股市经历了连续下跌,一周时间小刘的股票亏损达到了8000元。刚入职场、工资不高,即将到来的还款日给小刘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几乎夜不能寐。


“炒股就是赌博,绝对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钱玩,钱的性质会影响你的判断”,小刘感慨,对于借款炒股很后悔,再也不会尝试加杠杆炒股。



银行:技术手段阻止贷款资金入市


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以及其它投资性领域一直是监管明令禁止的行为。银行被要求强化贷款管理,包括贷前严格审查及贷后资金流向追踪等。


针对贷款炒股的操作,银行也有相关措施防止消费贷流入市场。记者尝试使用已签约证券公司账户的农业银行银行卡进行消费贷时,在申请贷款页面弹出窗口提示,“您的银行卡已签约第三方存管/快e宝/自动理财/基金定投等投资类合约,请您先解除以上合约,或在我行网银、掌银、营业网点等渠道开通二类账户后,进行申请”。


不过,通过资金多次转账的方式,贷款者可能逃避银行的资金流向追踪。某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直接通过贷款银行的银行卡投入股市会被银行直接监控到,但如果转到其他银行、他人账户,多次转账之后再投入股市可能不会被银行发现。


“个人消费贷款客户群体大、数额小、贷款期限分散,贷后管理难度和其他款种相比更大”,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往往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贷后管理。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同时补充,银行对于消费贷的管控较严,如果发现可疑转账,银行可能会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消费凭证,若客户无法提供凭证,银行可能会要求其提前还贷,并且以后不能续作。


多家银行消费贷入市吃罚单


事实上,监管对于个人消费贷款进入股市投资历来有着严格的把控,银行机构因消费贷违规入股市楼市而吃罚单的现象十分常见。


今年5月,银保监会为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平稳健康发展,起草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中指出,加强贷款支付和资金用途管理。贷款资金用途应当明确、合法,不得用于购房、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如发现贷款用途违法违规或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的,应当采取措施提前收回贷款。


此外,据我国《贷款通则》第二十条规定,对借款人的限制包括,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


就在几天前,河南银保监局因个人消费贷流入股市对民生银行郑州分行作出处罚决定,合计罚款30万元。


去年年底,农业银行的多家分支机构因贷款管理不到位、个人消费贷流入股市等信贷业务违法违规遭监管部门处罚,合计被处罚款数百万元,多名相关责任人遭警告处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思源 顾志娟 编辑 徐超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