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一年过去了,区块链改变了哪些行业?哪些机构将在未来突出重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话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回答以上问题。

贝壳财经:距离区块链被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已经过去了一周年。一年时间内,区块链技术领域最大的变化是?

何平:过去一年是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一年,新的技术如果要推广应用,第一步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区块链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涉及很多的硬件设施,更多的是软件、存储、记账、节点共识机制等的平台搭建,这个过程中,政府是主要推动者,过去一年,很多的区块链技术团队从政府拿到了很多项目。

我相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会持续2-3年,目前除了少数领域,比如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等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大多数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

贝壳财经:区块链技术会给哪些金融机构带来一些冲击?

何平:区块链形成的信用模式属于分布式信用,会由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在金融交易过程中,为信用主体提供信用证明、信用评估、信用传递、信用监督等。但这并不代表传统的中心化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基金会被替代。我认为未来很多的交易都会是由传统的中心化的金融机构和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平台合作来完成,所以说整个产业链条会进行重构。

具体来说,有一些业务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很高,或者有很严重的道德风险,可以借助区块链的平台来降低成本。比如说保险行业,投保人存在道德风险,但未来有可能依托区块链技术搭建社区保险,让购买保险的人在同一个网络社区内互相监督,互相激励,降低信息不对称。

另外一类业务是由多方参与的复杂业务,这类交易往往交易流程复杂、效率较低,比如金融产品场外交易、资产证券化。如果用区块链的手段,可以让各个利益主体在链条上共同维护账本,互相监督,保障各自的权益,降低业务成本。

区块链的出现会催生一些新的金融的业态。因为传统的金融服务都是中心化的服务模式,包括新出现的金融科技企业都是中心化的,应用区块链后,平台上的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可以绕过中介,或者不需要过度依赖中介,实现交易。所以,未来新型的区块链服务公司会成为平台的维护者和规则制定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姝欣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