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自新京报微信,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招远血案现场。图/网络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一个七岁的孩子却无法拥有一个快乐的节日。两天前,他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他的妈妈是因为拒绝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电话,被6人打死的。“你们上去玩,我在下面等你们”,这是妈妈对孩子和孩子爸爸说的最后一句话。

  “女子在麦当劳被打死,疑犯系全能神邪教成员”的新闻登上了6月1日各大媒体的头条,仅某门户网站客户端的网友跟帖就超过了126万。相比传统媒体的冷静叙事,网络成为更大的情绪宣泄渠道。

  “恐怖、愤怒、不解”是网友情绪的关键词,“我是普通人,我经常一个人在餐厅里吃东西,我不会随便把电话号码给陌生人,我打不过六个男女,我没有卡宴,我也会被活活打死。”这个最具代表性被众多网友转发的网帖,表达了民众“镜中我”式的恐慌。

  是什么让我们恐慌

  事情发生在5月28日晚间,山东招远一家麦当劳餐厅,嫌疑人为何索要号码?谈话细节如何?是什么让他们痛下杀手?嫌疑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招远公安在第二天上午10点发出的通稿中,没有回答公众的疑问,@山东公安等到事发第三天发了一篇《招远警方破获“5•28”故意杀人案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邪教犯罪》。

  至于“为何三天后才公布案情”的原因,招远官方表示,公安刚开始以为是简单治安案件,后在嫌疑人家里搜出邪教资料,立马向山东省公安厅汇报,省厅向公安部汇报。最终由公安部定性。之所以在案发3天后公布案情,是担心过早公布影响破案。

  对此,《华商报》发文,“试想,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身边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却只能在各种传言间窥测真相,这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事关公共安全的信息,第一时间公布应已是惯例。”

  新京报的社论指出,要面对那些仍隐藏在黑暗中的不明威胁,警民之间应有更多的互信。而充分的信息公开,严格的依法处置,才是战胜突发安全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公安部对此事的“定性”,“全能神”继2012年之后,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也让公众心生恐惧。

  两年前,媒体曾大规模报道过该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制造的众多惨案。

  6月1日南方都市报在其社论《招远事件:严惩暴行,彰显正义》中提到,此次因为作案者的邪教背景,舆论对案件的讨论因此趋于深入,从暴力行为到邪教的特征及影响等,话题外延得以拓展。

  目前招远的邪教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尚未有详细报道,民众对邪教的恐惧和疑虑也需要慢慢消解。

  口诛笔伐和扪心自问

  虽然受害者家属表示,“理解没人出手相救,不会指责谁。”这对人们的心灵算是一种抚慰,但旁观者仍然陷入了道德危机。

  新华社5月31日所发的《四问山东招远“5·28”故意杀人案》一文中,发出此问:现场旁观者为何没有出手相救?

  受访的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这种现象被称作“旁观者效应”。当旁观者愈多,利他责任就愈分散,施以援手的时间也愈长,并不能简单以麻木无情、社会冷漠来衡量现场。

  同一天,@人民日报官微发出【五问招远#快餐厅打死女孩案#】,其中的第五问是:现场为何无人制止?同时,@东方早报的【六问招远麦当劳案】中,“现场为何无一人出手相救”也成其最后一问。

  除了媒体在问,公众也在“扪心自问”。

  失眠有所好转的@崔永元又睡不着了:今晚真的睡不着了……如果我在场我会冲上去吗?大概不会,因为谁也不会相信一生里会遇到这样的场面。我们不冲上去,我们还能给自己找到足够的理由,这就是我们吧?今晚,是中国人集体的耻辱。

  面对很多人对旁观者的口诛笔伐,@记者刘向南总结道:义愤填膺的都是网友,冷漠无情的都是路人,也不知道是网友都不上街,还是路人都不上网。

  “键盘英雄”也由此成为一个热词。

  网友@林起雪球的看法是:网上用键盘指责当时麦当劳的看客们麻木不仁很容易,看到视频的第一时间我也在想,“如果当时我在会挺身而出吗?”我想多数可能是不会的。所以我不会去指责现场的那些人,键盘英雄谁不会做?

  公益人士才让多吉6月1日在新京报亮明自己的观点:时至今日,谁也没有权利去谴责谁,只是,希望这个血的教训,每个人用自己一点点的行动,来慢慢改善和修复,用自己一点一点的行为给孩子做正面的表率,告诉孩子世界上还有一种情操叫“勇敢”,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守望相助。

  否则,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如@东方早报所言: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新京报新媒体记者 戴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