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有财富。”然而国企内部却存在着一些蚕食国有资产的蛀虫。今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搞好对国企的巡视。

  王岐山在中纪委工作报告里也特别提到了国企,他强调“从严治党国有企业也不能例外”,要“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

  果然,2月11日,在去年第三轮中央巡视反馈情况全部对外公布的第二天,2015年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的动员部署会上,中央再选26家央企展开新年首轮专项巡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今日更是刊文, 国企反腐还须升级加码!

  巡视国企“战果丰硕”

  反腐早就不囿于政府部门,国企、文艺圈等,凡是可能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地方都需要进行打扫。2014年,就已有70多名国企高管落马。

  截至10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全部公布了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三轮专项巡视的反馈情况。目前,已有14名央企高管被调查或处理。

  通观13份“巡视清单”,利益输送成为国企通病。中纪委网站就提到,或是损公肥私、中饱私囊,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或是靠山吃山、靠油吃油,牢牢把着垄断资源配置权力以权谋私。

  此外,“三公”浪费、违反“四风”、违规选人用人“顽疾”难除……巡视组在反馈情况时,还用了“吃里扒外”“损公肥私”“谋取黑金”“利益输送黑洞”“权力庇佑”等官方并不常用的词语来总结问题。

  早在之前,舆论一直对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充满争议,一方面享受着国外同类公司没有的国家政策支持,一方面薪酬又要与国际接轨。

  在这些巡视反馈出炉后,《中国青年报》得出结论,足见“高薪养廉”是一个伪问题。即使有高薪,也不是用来养廉,而是廉政得到制度保障后,以高薪吸引人才。

  会有大老虎落马吗?

  在2013年、2014年进行的5轮巡视中,中央纪委已对14家国有企业开展了巡视工作,其中,2013年巡视国有企业4家,2014年第一轮、第二轮各巡视一家中央企业,第三轮巡视中央企业数量扩大到8家,巡视范围呈现加大势头。

  中央再选26家央企展开新年首轮巡视后立即表示,今年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探索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巡视的每一家企业,基本都是世界500强,也基本都是该行业中的龙头老大,侠客岛解释:“这些行业,都是我们中学政治就学过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领域。”

  《成都晚报》公布了更为具体的对象,国企反腐重点指向上市公司高管。由于上市公司高管、财务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通常是在投资并购、招投标等环节大搞暗箱操作导致国资流失的直接参与者,围绕这些人员开展调查,自然是巡视工作的重点。

  对于有没有大老虎落马?侠客岛借用了一个事例来作答:在培训肯德基营业员的时候,员工不问,先生您要加个煎蛋吗?而应该问,先生您是想加一个煎蛋,还是一对烤翅?

  “本届中央巡视组出手,还从未从哪个单位空手而归过,何况2015年的首轮巡视全部去央企,如果被巡视单位都清白到了这种程度,何须巡视?”

  国企反腐还需市场化的制衡机制

  从此次专项巡视的问题清单看,党政机关在反腐中暴露出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国企身上,什么跑官要官、领导及其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权色交易、子女出国留学方面接受利益输送、工程发包和项目采购腐败、公款吃喝等,完全是政府腐败的复制版本。

  《中国青年报》痛斥,这不是企业病,就是权力不受约束的机关病、政府病、官僚病。

  有评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正进入深水期,到了“不改革、毋宁死”的境地。面对新挑战,国有企业别无选择也必须做出选择,主动作出适应和调整,把反腐倒逼力转化成改革助推力,寻求自我救赎和自我发展之路。

  《经济日报》也提醒,国企反腐不能“失之于宽”。将反腐倡廉与国资国企改革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的土壤。

  在挖掉蛀虫后,如何保持肌体健康,不再“复发”?除了,规范国企高管们的薪酬,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新京报》还建议,要加快完善市场化的制衡机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引入外部股东。

  “不同的利益主体才会为了保障自己利益而形成有效的制衡。”

  新京报新媒体记者 戴熙婷

  (本文首发新京报新媒体,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