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最后一天,成都女司机开车随意变道惹怒男司机、被拖下车打成脑震荡,成了这两天网上最热事件。

  原本一个患有“路怒症”的男司机暴打违章女司机的故事,短短48小时内出现了剧情大逆转,弱势的女司机被指责为“路霸”,甚至很多网友认为她该被打,曾被同情的对象,一下掉入舆论地狱。

  打人男司机张某被口诛笔伐、被打女司机卢某惨遭人肉、整个女司机群体都无辜躺枪……网上的口水战还在继续。

  两日内剧情神逆转

  5月3日晚间,华西都市网曝出《女司机变道遭遇男子暴打》的新闻后,女司机当街被殴打的35秒视频在网上疯传。男司机“35秒内4次踢中女司机脸部”的暴力行为引发众怒,“丧心病狂”、“必须严惩”等负面评价一边倒压向男司机。

  24小时后,华西都市报微博曝光男司机车上监控的“女司机变道挡路男司机全过程视频”。视频显示,女司机两次变道确实让男司机猝不及防。视频公开后,网上开始出现同情男司机的声音,有网友表示“看了视频后发现确实该打啊”。

  紧接着,男司机的认错视频曝光。很快又有网友人肉出了女司机4年前的不文明驾驶记录,甚至有网友扒出女司机的身份证和开房记录等个人隐私。此时,口水战在支持男女司机的两派中激烈展开。

  诸多网友表示:“这顿打是这女的硬生生讨来的”。@评论员李铁甚至主张:“这女的什么时候出院,赞同再打一次的顶我。”被打的女司机又被网友狠狠踩在地上,难以翻身。

  5日晚间,女司机接受四川台采访时哭诉“我不相信全国人民是这样看待这个事的”。而据成都本地媒体报道,女司机父亲也出来为女儿站台,并称“对方给我金山银山也绝不接受道歉,坚持走法律途径”,并已针对网上女司机卢某个人隐私泄露以及诬陷的行为报警。

  环球时报的三个“匪夷所思”做了概括:女司机如此变道匪夷所思,男司机因为这件事将其暴打更匪夷所思,网络留言支持男司机暴打女司机尤其匪夷所思。

  过错到底在谁

  当路怒暴力男遭遇路霸女司机,过错到底在谁?新浪新闻中心发起的投票显示,截至5月6日16时,八成以上网友认为“女司机多次别车已经危及到男司机的驾驶安全,易造成车祸,后果严重,挨打活该”。

  “打打让她长点记性也好”、“这样的女司机就该教训一下,打得好”……充满戾气的网友评论成了一边倒舆论的生动呈现。中国青年报就撰文指出,为暴打女司机叫好,不仅是为暴行鼓掌,也不仅是性别歧视,更是戾气弥漫的典型体现。

  回归事件本身,大部分媒体还是给出了相对公允的评价。

  白岩松在央视新闻1+1中做了非常仔细的分析,他指出该事件中双方均有过错,女司机犯了两次错误,男司机也犯了两次错误。

  女司机的第一个错误是突然并线,男司机的第一个错误是遭遇别车后又反别回去。女司机的第二个错误是将男司机别停路边,男司机的第二个错误在于暴打。白岩松认为,是双方的第二个错误将事件升级。“真正让男司机进了看守所的,是他的第二个错误。而真正让女司机进了医院的,也是她的第二个错误”。

  路怒暴力男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拘留,路霸女司机被暴打躺在医院,并可能涉嫌危险驾驶罪,可见这场“以暴治乱”的狭路相逢谁都没赢。新京报发表评论认为“自食其果谁都不冤”。凤凰网评论反问“若‘以暴治乱’‘以私刑替代公法’有用,还用法治干嘛?”

  在口水战中催生文明共识

  网络大V@李想撰文指出,大家并不是支持男司机打人,而是痛恨女司机的无德。中国现在有太多损人利己的缺德行为,并没有法律的约束,纵容越来越多人开始进入突破底线的缺德小恶行列,在社会上像癌细胞一样扩散。从长远来看,这个事件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多赢的事件。

  往小了讲,希望这件事能为违规变道者提个醒。正如新京报评论所言:“随着这场争议,让大家认识到变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导致今后违规变道者减少”。

  往大了说,希望这件事成为催生文明共识的契机。凤凰网评论就称,希望这种社会冲突能在文明观念的磨合中,催生出守法共识和路权边界意识,而不是在扰攘的口水战中浪费聚同化异的机会。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戴熙婷 李雪莹 实习生 张维

  (本文首发新京报新媒体,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