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北京南城小吃京天红炸糕因为要暂别虎坊桥,吸引不少老顾客排长队购买,勾起了老北京对南城美食的回忆。


过去,在京城老百姓中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东城富,西城阔,破烂崇文穷宣武”,虎坊桥、磁器口、永定门这些地方尽管没有牛街风光,也没有簋街出名,可卤煮、烤串、烤肉、炒肝、豆汁、焦圈串联了四九城的儿时味道,它们有的来了又走,有的坚守在这里,有的几经辗转最后也难逃关闭的命运,但老味道承载着北京南城人的味道记忆。


磁器口豆汁:南城人的清晨时光


绿豆下脚料发酵的豆汁着实是老北京特色,可并非所有北京人都喝得了豆汁。磁器口的豆汁不仅在老崇文、南城有名,在整个京城都算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喝一碗豆汁,配上焦圈,再多走几步去天坛遛个弯,就是许多南城人的清晨时光。


没装修前,磁器口豆汁店里全是红木的桌椅。2017年9月,暂别一段时间的磁器口豆汁回归老百姓面前,如今是几张白色大桌子,后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除了豆汁和焦圈,还有夹肉烧饼、面茶、驴打滚、豌豆黄等早点小吃。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京天红炸糕:壳脆馅大桂花香


对南城人来说,“京天红”算是耳熟能详,京天红酒家在虎坊桥一扎根就是28年。这儿有老百姓爱不释手的爆三样、乾隆白菜、干炸丸子等天津特色菜。门口玻璃档口卖的炸糕更是有名,皮薄馅大,还有一种桂花香,四九城的食客也常常到这里来打卡。


家在附近的王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家孩子小的时候就在这儿吃,从8毛钱一个的时候就开始买。之前炸糕比现在还好吃,一开始个儿也大,炸出来的壳儿特脆。”


摄影/新京报记者 罗帆


老板韩美俊说,用水磨江米、老碱发面、豆馅加上桂花烹制2小时,成就了现在的京天红炸糕。


如今,京天红已开了3家直营店。一个最新的好消息是,京天红已和出租方协商,待工人俱乐部装修完毕后,京天红炸糕还可以继续留在虎坊桥原址经营。


摄影/新京报记者 罗帆


凯琳卤煮:“喝炒肝不用勺”


凯琳卤煮与京天红就只一巷之隔,“凯琳”两个字正是老板的名字。有意思的是,这家店墙上挂着一个红色的匾额,上面写着“喝炒肝不用勺”。


凯琳的卤煮是用一个大铁锅做出来的,厨师用大勺子舀一勺就是一碗,老顾客们一般都会点上炒肝、包子、卤煮,再来一瓶北冰洋。


上世纪九十年代,凯琳卤煮最早开在了骡马市大街,蓝色的牌子、挂着4个红灯笼,贴着对联和“福”字。后来,门店搬到了楚畹园。再后来,在友谊医院对面有一个20平米的小门脸,冬天去还有点漏风,那时候每桌都有一个小碗,里面有好多头蒜,也记录了许多“孩子们”从小到大的喜怒哀乐。


凯琳卤煮最后的店址在工人俱乐部南边的胡同里,如今已停业。


烤肉刘:胡同里的百年老店


曾经,在老宣武虎坊桥的腊竹胡同,藏着一家有100多年的老字号——刘记炙子烤肉,熟悉它的人叫“烤肉刘”。2017年初,这家老店搬到了位于东城区南桥湾街金鱼池中街2号院1号楼。


老北京人经常说一个词叫“南苑北季烤肉刘”,南苑说的是烤肉苑、北季是烤肉季、刘就是烤肉刘。这里的烤肉都是经过加工腌制的,里面有香菜和洋葱。还没进门,炉子上滋滋冒油的烤肉香气就已经扑鼻而来。除了招牌的烤牛肉烤羊肉烤牛舌,还可以点茄子、韭菜和鸡蛋。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热盆景:居民的川菜“食堂”


虎坊桥路12号的热盆景餐厅已经陪伴了附近居民22年,最近还因流量短视频的推荐成为新晋“网红”。


其实,热盆景是地地道道的川菜馆,糖醋里脊、冒什锦、干烧鱼、宫保鸡丁都是这里的必点菜。平时,老街坊们在饭点经常会遇到等位的情况,就搬过来几个圆凳,一边聊天,一边等待美食。


此前,因为热盆景设在居民楼一层,要在2018年12月上旬关门停业。2019年1月6日,新京报记者从热盆景店员处了解到好消息,热盆景也可以在旧址继续营业,百姓又能吃到熟悉的味道了。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小肠陈:一碗卤煮两个火烧


“一碗卤煮两个火烧”,这是顾客到小肠陈的标配。小肠陈源于清朝年间,如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1956年正值公私合营时期,“小肠陈”在南横东街的燕新饭馆内专门制作卤煮火烧,当时只是晚上饭点营业,算是南城的一景。


改革开放后,第四代传人陈秀芳在父亲的支持下在南横东街重新亮出小肠陈的招牌,开发创新出卤煮火烧、卤煮砂锅等下水风味小吃。


如今小肠陈在北京已有多家分店,老店当属南横东街店。除了大碗的卤煮火烧,还有炸灌肠、蓑衣黄瓜、芥末墩、爆肚等众多老北京风味美食。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新京报记者 罗帆 摄影 新京报记者 罗帆 图片来源 大众点评截图 编辑 张晓荣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