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了21个问题,亮点颇多。其实每年两会的外长记者会,总能吸引各方关注。要说答记者问,外交部的同志们都算得上久经考验,训练有素。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就是他们的“战场”和“训练场”。为了深入了解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技能,我们分析了外交部网站公布的2016年所有例行记者会实录、发言人表态和电话答问。数据显示,一问一答,“套路”果然不简单。

 记者提问

 “中美”最受关注 南海问题助菲律宾“抢风头”

  2016年,中外记者通过例行发布会以及电话,向外交部发言人提出1700多个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关键词简单分类,数量最多的类别是“双边外交”,其次是“中国领土争端”、“国际及地区热点话题”和“多边外交”这三类。此外,“台湾问题”、“中国人在海外”以及“中国国内其他事务”这三类关键词,也占到总数大概一成。当然很多记者的提问中,会涉及多个关键词,发言人的回答可能既要涉及与某国的双边关系,也要谈及中国的国内政策。         

记者提问关键词分类及数量

 

 注:颜色越暖、面积越大代表被提及次数越多。点击放大看细节,点“记者提问关键词”恢复原图。

 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数据显示,这也是记者们最关心的话题,被提及的次数,几乎是排在第二、三名的日本和菲律宾的总和。

  “双边关系”中被提及的国家有75个,排名前9的全都是中国周边国家,且次数明显超过其他国家。比如,因为南海问题,2016年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格外受关注;因为朝鲜核问题以及“萨德”,韩国与中国的互动,也频频被记者提及。联合国是最大的多边外交舞台,因此出现次数很多,去年因为G20峰会在杭州举行,所以相关话题也频频在记者会上出现。

  “南海问题”是仅次于“美国”的热门词,数量几乎是同类中“钓鱼岛”的9倍。此外,2016年,朝鲜进行了两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还会对其实施了严厉的制裁,针对朝鲜的每一个细小的动向,中外记者都会来询问中方的态度。

发言人答问

 “谴责”多数针对恐怖主义 “无稽之谈”怼回对华指责

发言人答记者问所用关键词出现次数

 

       有问就有答。经常有吃瓜群众表示,外交部发言人回答问题,就只有那么几个词,来回说。但梳理过去一年的回答后发现,发言人们“套路”很深,那些“辞令”可不是随便用。

  用“支持”时,多数是针对国际社会多边外交场合做出的一些决定,尤其是促进地区和平的决定,例如联合国主持的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和谈、冲突双方的和谈、联合国针对朝鲜核试验所做的决议。 而中方“赞赏”的,可能更多和中国有关,例如某国官方做出促进与中国关系的表态,某国发表了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立场的表态,比如去年屡次提到的是俄罗斯和柬埔寨。

  外交部如何表达不高兴?用的最多的是“坚决反对”,之后依次是“谴责”、“严正交涉”、“强烈反对”和“抗议”。2次“强烈反对”都和达赖有关。回答中只提到1次“抗议”,涉及印尼海军舰船枪击中国渔民,当然这不代表过去一年中国仅提出过一次抗议。中方“谴责”的事情也相对集中,41次谴责中有37次是针对恐怖主义。“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的事项类型比较接近,比如台独、干涉中国内政、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所谓南海仲裁等。

发言人答记者问所用关键词出现次数

 

  有些问题是希望中方就某些针对中国的指责做回应,去年发言人4次使用“无稽之谈”来怼回。8次使用“别有用心”的场合中,有5次都是形容一些国家针对南海问题所发表的言论。“纯属中国内政”,一般用于回答涉及中国港澳台事务、人权和司法等问题。“不了解(具体情况)”,多数是因为记者所提问题涉及一些外部媒体报道的新闻。

2016年,哪位发言人回答问题最多?

记者提问数量全年变化

 

  过去一年,例行记者会在7月下旬开始放了一段“暑假”,所以回答问题较少。12月问题最“汹涌”。

四位发言人回答问题总数

 

四位发言人主持例行发布会次数

 

  而2016年,在发言人这个岗位上消耗脑细胞最多的可能是华春莹,因为她回答问题数量和主持发布会的次数,都是最多。这一年,外交部发言人还经历了“辞旧迎新”。7月,“前辈”洪磊去芝加哥出任总领事,“新人”耿爽9月首次亮相。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陈璐 李媛 实习生 陈燕南  前端:张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