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年仅30岁的日本男星三浦春马,在家中的衣柜里被发现,疑似自缢身亡。

 

又一位名人疑因自杀而离开,再一次成功引起短暂的唏嘘。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自杀这一话题的关注都远远不够,更遑论那些误解和偏见。

 

这次我们找出一些关于自杀的数据,希望大家能够摒除那些刻板印象和对自杀者的偏见。

 

1. 自杀是罕见的现象吗?

 

自杀从来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时有发生。

 

自杀是全球所有年龄组人群的前20位主要死因。每年,全球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这相当于每 40 秒就有一人因自杀离世。

 

虽然从整体上看,全球的自杀率正在逐渐下降,但直到2017年,全球仍有84个国家和地区,死于自杀的人多于万分之一。

 

近些年来,全球因自杀死亡的人数,一直是凶杀的2倍左右,这也许超出了不少人的常识。可截至2019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前夕,全球制定了自杀预防策略的国家仅有38个。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因为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很难引起很大的触动。还有很多时候,我们对普通人的自杀事件置若罔闻,可能是因为他的故事不是则有噱头的社会新闻。

 


虽然,全球自杀率整体上随年龄升高而升高,但它几乎在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发生,并不是某一年龄人群的专属。

 

不过,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来说,情况确实也有些特殊。

 

据世卫组织,自杀是全球15-29岁年轻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道路伤害。全球每10万个70岁以上的人中,就有30个左右成功地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李国华就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表示,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应高度关注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

 


2. 日本是自杀第一大国吗?

 

你应该也发现了,每次谈到自杀这个话题,日本都不免被单拎出来,已经有太多文章在分析日本自杀率为什么那么高了。

 

可事实上,虽然日本的自杀现象较为突出,但它真的不是什么自杀第一大国。

 

首先,在世界自杀死亡人数榜单上,日本近些年来从未排在榜首。

 

1990 -1999年,每年因自杀而死的人一直是中国最多,印度次之;从2000年开始,印度开始取代中国,成为全球自杀人数排名第一的国家。

 

当然,这也并不能说明中国和印度是自杀大国,毕竟人口基数摆在那里,自杀身亡者的绝对数量肯定会更大。

 


学界一般用自杀率来反映自杀情况,单位为10万分之一。严格说来,要看日本是否是第一自杀大国,我们应该选用这一相对值。

 

据《柳叶刀》关于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1990年-2017年,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处于14.8/10万-19.2/10万这一区间,从未挤进全球前十位。

 

反倒是靠近北极的格陵兰岛,直到2017年,当地的自杀率还略高于51/10万。据了解,这和高纬度带来的夏季光照时数、原住民遭受的文化冲击等自然和社会原因都有关。

 

从区域来看,2017年日本所在的东亚地区自杀率(7.4/10万)也要远低于排在首位的东欧(24.6/10万)和第二位的南亚(13.5/10万)。

 

 

3. 为何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

 

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需要指出,那就是几乎全球所有国家,男性的自杀率都高于女性。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男性自杀率为13.9/10万,全球女性自杀率为6.3/10万,前者是后者的2.2倍。

 

1900年-2017年,全球男性自杀率下降了27%,全球女性自杀率下降了48%,女性自杀率的下降明显高于男性。

 

从目前能找到最新的2017年的数据来看,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摩洛哥一地男性自杀率略低于女性,差距最悬殊的加纳男性自杀率甚至是女性的10倍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男性应该更坚强有力,这难免让很多男性将脆弱的情绪埋在心底。

 

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可能不会选择向别人倾诉,更遑论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英国医学杂志》一项研究发现,男性进行初级医疗保健咨询率要比女性少32%。

 

药物使用和酒精依赖也会加剧自杀问题。据全球疾病负担相关数据,2016年全球男性酒精与药物滥用的比例为3.03%,是女性(1.42%)的2倍多。

 


此外,自杀还跟个人基因易感性、精神疾病、身体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社会经济环境对自杀行为也有一定影响。

 

只有当我们自身这一现象有清醒的认知,我们才能更大程度上规避自杀的风险。重要的是,将它当作一项公共卫生议题去看待,通过对精神健康投入更多关注去预防自杀。

 

 

数据新闻编辑 李媛

新媒体设计 陈冬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