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环保高压持续,原料药首当其冲,华北制药、石药集团面临整改或搬迁,开始谋求转型

  上周,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工作启动,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赴多地开展督察进驻工作。

  作为污染相对较大的行业,医药行业正在面临愈来愈严的环保高压态势。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环保部通报,截至今年6月底,京津冀环保督查发现的“散乱污”企业达17.6万家。

  环保部要求,对于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今年9月底前一律关闭。因此,无论是整改还是搬迁,制药企业都将面临设备费用、技术壁垒等。在持续的环保高压态势下,部分药企已经开始向制剂等转型。

  北京化学原料药制造年底前迁出

  在北京地区,受环境、土地等因素制约,化学原料药制造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迁出北京。早在2015年1月,北京市经信委就与河北省工信厅签署总投资61亿元、22家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参与的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北京市食药监局也逐步推进北京企业在沧州北京医药产业园异地设厂,主要进行化学原料药、中药前处理和中药提取的生产。目前,沧州医药产业园区已签约的京津冀地区超亿元医药项目达到86个,签约项目总投资279亿元。其中,北京企业53家。

  根据河北省《关于推进全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施方案》,35家企业将限时完成搬迁改造。其中,主要进行医药中间体产品生产及销售的河北众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要求在2018年12月前完成搬迁。

  而根据石家庄市今年7月份制定的《城市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7至2020年,全市将完成退城搬迁企业33家。其中,华北制药3家企业等要加快关停、拆除市内老厂区生产设备,加快新厂区项目建设,2017年完成搬迁改造;2018年,完成石药中诺药业中润生产区整体搬迁改造等。

  原料药企业受环保政策冲击较大

  2016年、2017年交替之际,由于治污调控等因素,不少企业被通知停产,涉及北京本地及环京5个省市(河北、天津、山西、山东、辽宁)制药企业达26家。而原料药则是医药领域受环保政策冲击较大的细分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原料药企业中,小型企业占比为77.04%,收入仅占40%。大型企业以不到5%的数量规模占据了整个原料药总收入的33%。有分析指出,在持续的环保压力下,原料药市场中至少70%的小型企业将首先被淘汰出局。

  不过,也有部分原料药龙头企业享受到了环保整治带来的红利。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显示,2016年我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6%,而原料药行业增长了25.9%。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行业整体的情况下,原料药企业的利润增速领跑行业整体水平,价格因素功不可没。

  有研报指出,随着产能进一步集中,维生素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以VD3为例,价格已经从今年6月份的70元/公斤提高至7月份的435元/公斤,提价幅度高达521%;泛酸钙VB5的价格从6月份的215元/公斤提高至7月份的500元/公斤,幅度高达133%,VA、VB2等也有上涨的趋势。

  药企面临整改、搬迁等高昂费用

  在持续的环保高压下,企业该如何应对?石家庄制定的《方案》中就指出,鼓励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实现集约集聚发展,防止低水平产能在空间上简单平移。

  华北制药2017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公司同时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公司部分重点环保项目已开工建设。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华北制药投资5000余万元用于废气、废水等重点环保项目建设。此外,搬迁建厂、升级改造等压力也影响到了华北制药的业绩。其中,因国内抗生素限用政策和环保压力增大,公司抗感染类化学原料药以及相关医药中间体原料药收入有所下降;制药总厂2016年按照政府要求进入搬迁流程,部分停产,导致公司化学原料药、营养保健品收入大幅下降;受国际市场形势低迷及环保、搬迁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原料药产品出口收入下降;受环保因素影响,部分原料药市场供应不足,心脑血管类制剂收入亦有所下降。

  另一家原料药巨头石药集团亦传出搬迁消息,有媒体在2016年11月报道称,石药集团在主城区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和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含原中润制药)将实施整体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30亿元。该消息还曝光了具体搬迁事件,其中,中诺药业制剂生产区2016年年底完成搬迁;欧意药业原料药生产区2017年6月底完成搬迁;欧意药业制剂生产区2017年年底完成搬迁;中诺药业原料药生产区2018年年底完成搬迁。

  就搬迁计划及成本投入等,新京报记者多次拨打石药集团及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电话求证,均无人接听。

  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整改无法解决问题,搬迁将是大势所趋,这也就意味着重新建立生产线,重建污染处理系统,“这部分成本是很高的。”除了可能面临的技术壁垒外,高昂的设备费用也会增加企业成本。

  部分药企已向制剂等方向转型

  有从业者指出,治污能力及成本将成为未来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超标污染企业将难以生存。在史立臣看来,转型是必然要走的路,鉴于原料药利润一直低于制剂,制剂或许是原料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原料药行业本身也面临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常年做原料药的仍有较大经营风险。

  事实上,部分企业的转型已经开始。华北制药在2011年前后开启战略转型,重点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和免疫调节”四大领域。另一家原料药巨头石药集团也在向创新药倾斜。有研报分析指出,在原料药和普药增长乏力背景下,创新药已经成为石药集团业绩主要增长点,销售收入2012-201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约43%。

  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中国国际制药工业环保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今后,医药原料药市场的竞争更多将是环保治理达标与否的竞争,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对于药企来说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更是关乎生死的一件大事。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张明禹指出,目前原料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核心问题就是环保问题。今年,制药行业将面临着更加巨大的环保压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