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表现为典型的“中段梗阻”;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呼吁国家出台特医食品发展指导意见

  新京报讯 (记者王卡拉)12月1日-2日在2017中国特殊食品合作发展会议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提及我国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2016年产值达6000亿元,且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不过目前其中的特医食品行业表现为典型的“中段梗阻”,如社会认知度低,发展滞后;政策不配套、法规不明朗;研发人员非常缺乏等问题。

  国内特医食品发展严重滞后

  此次中国特殊食品合作发展会议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中国医药城、中国欧盟商会联合主办,旨在解读中国特殊食品监管法规政策,推动产业合作与发展。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介绍,中国特殊食品进入战略机遇期,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2016年产值约6000亿元,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是发展的新蓝海。

  不过,中国营养保健协会特医食品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汉平同时也指出,特医食品行业目前还面临巨大困难,表现为典型的“中段梗阻”:政策不配套、法规不明朗、认知不到位、渠道不畅通。

  参会的多家特医食品企业也认为,目前特医食品的社会认知度低,发展滞后,产品品种少,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非常缺乏,基础研究薄弱。“特医食品市场目前在中国非常小,大陆市场的规模尚不如香港市场。”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首席医学官李文军说,中国住院患者中每4个人就有一个营养不良,60%有营养风险的住院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营养支持。人群在特医食品上的花费比例很低,特医食品市场严重滞后。

  特医食品入行门槛高标准高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推动下,一系列与特医食品配套的政策陆续出台,保证了特医食品市场在今年得以开启。

  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文燕认为,国家为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设立了高门槛和高标准,注册要求高,对企业的研发、生产、检验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企业只有明白政策现状才能更好地进入这个行业。不过“有些配套政策仍需继续深化”,希望有专家团队能支持企业在特医食品配方、工艺、流通、生产的研究。

  恩特纽健特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汉西说,特医食品注册难度之大甚至让一些外企打算放弃。比如在没有失败的前提之下,全营养配方需要检测47个指标,总共要做2120次检测,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介绍,目前协会建立了产业联盟,把特医食品企业聚集在一起共同规范行业发展。还成立了临床医生组成的应用委员会,推动未来特医食品在临床机构的应用。“我们还会根据注册和监管进度,实施组建特医食品专家委员会,给企业以指导服务。”

  针对目前的现状,刘学聪认为,企业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强临床医生对特医食品临床应用的认知教育。而“国家应出台推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