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基因检测在非医学方面被滥用,专家称天赋检测、祖源检测、寿命预测等属娱乐性检测,均不靠谱

  (上接D01版)

  祖源检测

  “解密”家族来源?

  真相:检测结果就是图个乐和

  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测序应用,便是祖源检测。多个祖源检测产品宣称,仅仅通过2ml唾液检测,就能够“解密”我们的祖先如何走出非洲,家族来源于哪里。

  有机构表示,以父系姓氏为基础的中国姓氏文化,与Y染色体的代际传递可谓“不谋而合”。通过检测中国男性Y染色体上的标记这个父子相传的遗传标记,可以揭示某个姓氏的直接祖先。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姓氏族群迁徙的历史文化研究,建立起姓氏族谱数据库,就可以追溯父姓家族的流转变迁,帮助用户认祖归宗,找到血脉的归属。

  任鲁风表示,通过收集口腔脱落的上皮细胞,从中的确可以提取到人体的基因组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学术界,人们对于种族的迁徙、进化等,仍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从科学性来看,这种测序比天赋基因检测强不了多少。”

  在任鲁风看来,这种检测本身对老百姓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把这个检测本身当作一种娱乐性应用,大家看到检测结果也就是图个乐和,没什么值得深究,这项测序业务的成本并不高。“这项检测本身还谈不上科学性、严谨性,而且这项检测对检测机构的能力、技术等并没有太高要求。”而且目前关于人类溯源的研究,更多还集中在基础研究阶段。

  ■ 专家声音

  基因检测非医学应用有待监管

  除了不靠谱的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之外,基因测序技术本身还成为不少机构“敛财”的工具。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5年初,江苏省江阴市塘镇务农一辈子的陈伟珊接触到一种保健品,在参观保健品公司总部时听说砸“金蛋”就能得到做基因检测的机会,这种高科技对儿孙的将来“很有帮助”,同时砸“金蛋”还可能中4.8万元的奖金,可以折扣价买到保健品。

  就这样,陈伟珊把老伴儿的退休金和儿子的私房钱,共计30多万元全砸了进去。后来,她收到的基因检测报告显示:在宫颈癌、胆固醇代谢、系统性红斑狼疮、阿尔茨海默症等症状上遗传危险系数过高,而提供的解决方案竟是购买某品牌的保健品。在买了数万元的昂贵保健品后,老人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最终投河自尽。

  在2017年举行的第三届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上,就已经有业内专家对将基因检测用于非医学用途进行了抨击。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黄尚志当时曾表示,将基因检测用于非医学用途是目前比较乱象环生的地方。他表示,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医学的应用,二是非医学的应用。非医学的应用包括法医检测、健康管理以及一些娱乐性的检测。其中,娱乐性的检测指的是祖源检测、天赋基因检测等。这些“非医学的基因检测可能会污名化医学的基因检测,也是我们现在忧心忡忡并且无能为力的事情。因为非医学的检测,作为一个商业产品,只要不违反商业监管条例,是没有人会管的。”

  中日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负责人顾卫红还指出,将基因检测用于健康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基因数据在应用过程中没有与临床数据相结合,“即使是做健康管理,也要将临床数据、用户的健康数据与基因数据结合起来看。目前,临床数据和用户的健康数据两方面都是比较薄弱的,在这种状况下,即使基因数据量很大,也无法有效指导健康管理。”

  ■ 链接

  这些基因测序技术在医学上可行

  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也在医学中体现出了更多的应用:

  无创产前诊断及新生儿诊断:可以在孕12-16周就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及单基因或多基因的遗传疾病,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也可以辅助诊断并及时进行干预。

  药物基因组学检测:通过基因测序技术,了解个体对特定药物的代谢能力等,以帮助选择适合该个体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如帮助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等。

  携带者检查:即携带某些基因突变的个体可能并不会患病,但他们的后代有发病的可能性,基因测序技术有助于发现携带者。

  遗传诊断:确诊遗传性疾病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