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刘虹麟)今天,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天坛肿瘤心理干预培训班正式开讲。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主任王丕琳表示,经过15年的探索,天坛医院乳腺科已经拥有一套乳腺癌患者的全程心理干预模型,希望通过对来自全国的肿瘤专业医护工作者、心理专业从业者、身心医学专业人士、安宁疗养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把这种理念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治疗可能涉及化疗脱发、乳房切除,因此对女性心理影响极大。

  王丕琳介绍,原来的癌症治疗更多的是关注躯体治疗、药物疗效,近年来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尤其是涉及到外形改变的癌症,如因乳腺癌切除乳房的患者、因结直肠癌而做“造口”的患者等。在临床上,多数癌症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心理反应。

  1984年,美国三大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就表明,55%的乳腺癌症患者在治疗后2年存在焦虑情绪,45%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王丕琳介绍,“国内对此还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但天坛医院乳腺科开展的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个数字。”

  据悉,天坛医院的全程心理干预模型囊括了患者从疑似确诊、确诊、手术、化疗、出院等不同阶段医生该如何与患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王丕琳介绍,“比如在确诊时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病情渗透,进行谈话时的环境设置等,模型里都有详细介绍。除了不同阶段的心理支持谈话,我们也提倡随时关注病人的心理痛苦,根据心理痛苦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让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配合度更高,就医体验更好。同时避免因患者的心理问题影响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