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寒冷天气里或气温骤降时,应注意这些敏感性疾病的发生。


· 心脑血管疾病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 呼吸系统疾病


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 其他疾病


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 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在此期间也应特殊关照。相比之下,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怕冷,由于老年人体力渐衰和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致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因此在寒冷的季节,特别要警惕老年人身体失温的发生。


另外,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应特殊关注。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身体失温?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主要指大脑和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


当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结果导致失温或异常低体温。体温过低会影响大脑的思考,造成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由于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失温正在发生,并且不及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这使得失温更加危险。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的环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4~5℃的天气发生。


没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设备的老人,睡在室内低温环境下的婴儿,饮酒后的人,长时间停留室外的人群——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都属于失温的脆弱人群。


大寒来了如何防护?


身体失温时,成人可表现为寒战,虚脱;混乱,摸索手;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睡意。婴幼儿可能出现皮肤鲜红色、发冷。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如果发现存在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请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立即就医。


如果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时,可按以下方法升高体温


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


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


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


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


当情况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新京报记者 王鹿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