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也称为“世界老年痴呆日”。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为5000多万,平均每3秒钟就有一位老人被诊断为老年期痴呆。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数量持续攀升。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6亿,占总人口的11.9%。


2017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据此推算,全国有近千万老年人罹患老年期痴呆。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和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对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最近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也着重提到了预防老年人失能、痴呆等健康问题,要求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强调,做好疾病预防与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延缓病程的进展,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减少照护负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广大老年人也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共享健康美好生活。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举行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健委发布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知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做好家庭照护、维护患者的尊严与基本权利、关爱照护人员、营造友善的社会氛围,以此增强全社会的老年期痴呆预防意识,逐步降低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