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西湖第一朵荷花开了”能成为新闻头条的城市,白娘子曾持伞漫步的西湖边早已寸土寸金、房源稀缺。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不再是评书故事里那个缓慢安静的城市,它也开始在开放中融合,在快节奏中发展。杭州的房价、地价也在噌噌往上涨。


去年2442.9亿元的土地出让收入,更将杭州送上了全国各大城市土地出让金的榜首,超越北上广。


去年的杭州楼市经历了“冷热”两极:上半年市场“火爆”,全款才能买到新房,某些开发商傲娇到户型图和样板房都不让买房人看;下半年市场因调控而急剧“遇冷”。业内人士认为,步入2019年,杭州楼市回归理性,进入相对下行的状态;房价企稳、成交量下降,但并非“断崖式”下降,不会形成剧烈的价格波动。

 


楼市五年走过寒冬盛夏


往前回溯五年,2014年到2018年,杭州楼市既经历过寒冬的萧瑟,也品尝了盛夏的火热。


一位杭州房地产业内人士概括说,杭州楼市的最大特征是周期性比较强。上一个周期里,2014年新房成交量跌至谷底;2015年成交量止跌回升;2016年、2017年量价齐升;2018年上半年新房价格攀至顶峰;2018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转冷、量跌价稳。

 

去年上半年,摇号政策还未施行时,杭州楼市火爆到何种程度?“茶水费、号子费现象严重;只有全款才能买到新房;杭州几乎所有楼盘都是首开售罄。”这位业内人士回忆当日盛况。去年3月28日,杭州出台“公证摇号”新政,随后,一度出现“全民摇号”,买房人群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许多“明星盘”、甚至“万人摇号盘”。


在这一轮周期里,有刚需的杭州人若是没能及时“上车”,可能就会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满盘皆落索。杭州本地人章女士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例子。


2017年,章女士陪同事去看期房,是位于杭州七堡地铁站的绿城杨柳郡三期。性格干脆的章女士一眼相中,自己先拿下一套,面积98平方米,单价3万元/平方米,总价300万元左右,她同事却犹豫说“再看看”。


在此之前,这位同事已经沿着运河看了一圈沿河二手房了,曾对着单价3万元/平方米的房子迟疑不决;逛了一圈回去问,单价4.3万元/平方米了;再过几个月去看,每平方米涨到4.9万元了。


这回站在杨柳郡又一迟疑,杭州的最新限购政策出台了,同事原本有一套小房子,不卖掉旧房,就没法买新房。“两年过去了,房价越来越高,贵的买不起,远的她又不愿意,现在还在她的小房子里蜗居着呢。她呀,就是一步错、步步错。以她一己之力,恐怕短期内没有能力再换房子了。”章女士叹息说。

 

“新杭州人”涌入


我的两个外甥女葛乔(化名)和臻臻(化名)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花,浙江温州人,大学毕业后不约而同选择在杭州安家落户,与她们各自的先生一起成为“新杭州人”。


“大学在上海,来杭州玩,走了南山路,左手边是碧波无痕的西湖水,右手边是法拉利、卡地亚之类的名品店,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神奇。那时候就决定毕业后一定要来这里生活。”臻臻说。臻臻目前在杭州租房住,但手里握着两套尚未交付的房子。一套于去年3月购入,余杭区的绿城桃源小镇,面积124平方米,房价1.5万元/平方米,因为限价因素,新房比周边二手房还便宜。“买完没两天,政府就开始摇号购房了。”


第二套房是绿城翡翠城,去年12月开盘,考虑到这个区域以后会通地铁,而且属于未来科技城板块,是网红盘,臻臻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摇号。400多套房子摇到100多号,顺序比较理想,最后购入的118平方米户型,房价2.6万元/平方米。“交房后是自住还是交易,我还没想好。”


葛乔则是在2014年杭州楼市的低谷期买了房,是1号线西兴站地铁房“中天官河锦庭”,当时总价136万元,单价1.86万元/平方米。“当时准备结婚,结婚必须有房子嘛。杭州2014年楼市低迷,存在大量库存,那会儿的房子是真便宜啊。我和我先生都是大学毕业定居杭州的,一个从上海来、一个从北京来,都觉得杭州房价和北京、上海比,实在太可爱。”葛乔说。


山东小伙小A(化名)是我的校友,在北京念完大学后来杭州发展,因为“不想再租房”,也在杭州买了房。去年,他在杭州城西未来科技城买了复地上城一套114平方米的房子,房价2.65万元/平方米,“想踏踏实实在杭州定居下来”。


小A的老家是山东中部某三线城市,对比山东老家和杭州新家,小A说,老家楼市的购房者主要是本地人和想定居的人,购房为投资的外地人不多;杭州房产的投资者就很多了,市场火爆,很多小区都是投资客,入住率不高,毛坯房也很多,就等着两年后“满二”卖出。

 

一座城市常住人口的逐年增长,是当地住房需求增长的稳固基石。据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杭州2018年末常住人口达980.6万,比2017年末增加33.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33.8万新增人口中,除去自然增长人口数量,2018年约有28万人踏上杭州这片新热土。他们不是来游西湖的,而是以“新杭州人”的面貌定居在这片土地上,在新的“家乡”生根发芽、安居乐业。

 

到今年底,杭州常住人口数量突破1000万大关指日可待。未来的杭州楼市里,还将出现更多臻臻、葛乔和小A这样“新杭州人”的购房身影。

 

土地出让收入领跑


今年1月,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杭州土地出让收入达2442.9亿元,超越北上广,领跑全国城市。在限购大背景下,各大房企为何选择在杭州“扎堆”拿地?


去年在杭州拿地的某品牌房企内部人士表示,相比京沪城市总规的主旨是“控制总量”,甚至在做减量,杭州依然处于“扩张”状态——经历了三轮“撤市设区”,规模扩张到“城十区”。这说明这座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城市腹地巨大,意味着将诞生大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形成大量土地出让。“所以,我们看到,全国土地出让金的榜首花落杭州。”

 

其次,从人口角度观察,杭州近年呈现人口“虹吸效应”,2018年人口净流入量约28万。“房地产行业,长期要看人口。大量房企对于杭州的人口吸纳能力、所吸引的高端人才、所拥有的购买力都比较认可。”


其三,G20峰会之后,杭州步入“亚运时代”,由此推动一系列基建项目、特别是地铁的修建,这就扩充了城市的骨架,推高了土地的价值。“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呈现涨势,并不是无源之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的流入、经济的增长都推高了楼市的价值。”

 

不过,这位房企人士也坦言,2017年以来杭州土拍市场火爆,而后杭州出台了严格的限价政策,“房企在杭州所拿的土地,几乎所有项目都是亏本或微利,很难说有哪个项目实现了较好收益。在限价和土拍成交价的双重限定之下,开发商非常难有利润空间。”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章女士希望这座城市不要用“一口吃成个胖子”的心态去扩容。“杭州在努力变大变强,以前大家总会说,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现在谁还这么说呢?好多年没听到这个‘头衔’了。”章女士说,希望未来的杭州能集大气、秀气、灵气于一身,不奢求、更不盲目追求一线,而是用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立足于“1.5线”城市之巅。

 

新京报记者 王海亮 编辑 武新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