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环保组织萤火虫生态线志愿者谷轩在房山“天开花海”景区展示保护萤火虫的海报,并向市民宣传保护萤火虫的知识。

  “天开花海”景区十几万只萤火虫来源说法不一,有工作人员称“大多数都是买来的”

  新京报讯 夏夜点点光亮的萤火虫被视为“浪漫”,却也因此招致“杀身之祸”。近日,位于房山“天开花海”景区推出萤火虫主题观赏区,遭到环保组织“萤火虫生态线”质疑。

  志愿者称,景区内放飞的数万萤火虫多为异地购买,景区内萤火虫人工养殖人员所称的人工养殖基地也不知所踪。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表示,大规模人工繁殖萤火虫需300平方米以上成规模的饲养基地,成本较高,约为每只20元。如果萤火虫异地放飞,不利于其生存。

  据了解,中国萤火虫正从南往北呈加速消失的态势,其中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份已很难再采到样本。

  不到5分钟卖出一罐萤火虫

  “天开花海”景区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天开村村西天开水库旁,上周日晚8时许,记者到达景区时,已有数十辆车停在景区附近。一位村民说,今年来这里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周末,很多人特意来看萤火虫。

  夜渐深,池塘边茂盛的草丛中,不时能看到萤火虫的光亮。一位自称为此次活动提供萤火虫的工作人员称,上周六大约放飞了5万只萤火虫。

  说话间,他又将两个罐子打开,将萤火虫倒出。抱团的萤火虫逐渐散开。他说,每个罐子内大约2000至3000只萤火虫。

  在萤火虫放飞的核心地带——“萤火幻境”,草丛中不时“浮”起暖黄色的光,不少游客发出“好美啊”的感叹。记者转角走到另一条小路,一处十几米长的绿色网箱内密集的光亮便愈加明显。

  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专门提供给游客的拍照取景处,网箱内约有3万只萤火虫。这时,旁边叫卖活体萤火虫的摊位吸引游客驻足。形如饼干罐的盒子内约有8到9只萤火虫,卖价35元。不到5分钟,一旁的游客便买走了一罐。

  卖家称,这里售卖的萤火虫均为人工繁殖,买回家后养得好甚至可以活八九天。

  萤火虫来源工作人员说法不一

  放飞的萤火虫去了哪里,景区内十几万萤火虫是从哪里来的?记者拨打景区咨询电话询问,一位工作人员称,这里的萤火虫都是自然生长的,不存在人工放飞。

  而在现场,一位自称为萤火虫养殖的工作人员称,目前景区内共有十几万只萤火虫,主要来源是自然繁殖加人工辅助。

  “我花了两年时间,繁殖了几十万只萤火虫。每只养殖成本十几元”,他称,萤火虫可延续至11月初。随后,他指向身后的另一片荒草地,“这边有另外两处萤火虫养殖地”。

  而一位负责景区巡护的工作人员给出了另一种说法:“这里哪有这么多萤火虫,大多数都是买来的。”

  对于“十几万萤火虫为自然繁殖加人工辅助”的说法,已做了两年萤火虫调查的“萤火虫生态线”发起人岳桦持怀疑态度。

  他说,根据调查,北方现阶段自然条件下,萤火虫数量不可能达到十几万。另外,人工成规模繁殖也存在难点,从幼虫养到成虫,容易感染真菌,死亡率会很高,最终能变成虫的数量少。

  ■ 链接

  萤火虫属于鞘翅目萤科昆虫,全世界记录在册共2000多种,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究竟有多少种萤火虫,至今仍没有确切数字。萤火虫大都分布在温暖潮湿的西南部,北方的种类和数量较西南部少。

  萤火虫幼虫发出的光是一种警戒天敌的信号,而成虫则是两性交流信号,大多数种类的萤火虫成虫会发光,而所有萤火虫幼虫均会发光。

  追问1 十几万只萤火虫能否规模化养殖?

  景区内十几万只萤火虫到底从何而来成为争议焦点,上述自称萤火虫养殖人员说,他曾在景区池塘周边发现两个大规模萤火虫种群,于是开始人工繁殖。目前,种群数量已稳定在十几万只。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已研究萤火虫生活习性十余年,他介绍,经过调研,北京现存野生萤火虫种群非常少,考察中只在密云水库及北京植物园发现几十只。

  付新华说,在快速城市化中,光污染、水污染加剧,萤火虫可用食物如蜗牛等也逐渐减少,部分地区萤火虫已出现功能性灭绝。

  那么,十几万只萤火虫是否能规模化养殖?付新华说,这么大数量必须具备成规模的饲养基地,例如,空间至少在300-500平方米。其中,反季节培养对集成化要求更高,需要水净化处理等,而且成本较高,约为每只20元。

  而记者与志愿者在上述工作人员所指区域并未发现类似饲养基地。

  追问2 萤火虫被“放飞”后能否存活?

  在北京生活二十余年的萤火虫生态线志愿者谷轩回忆起,十几年前,昌平附近水边,能时常看到草丛中忽隐忽现的萤火虫。但这几年,他再未见过这样的场景。“小时候,池塘周围的萤火虫大多忽明忽暗,但这里的萤火虫却几乎持续发亮”,谷轩说。

  付新华解释,每个种类的萤火虫闪光频率均不同。闪光频率与物种有关,而每一种物种的人工繁殖方式也不同。目前,北京主要有三种萤火虫,闪光频率不算太高。

  工作人员称,与其他商业放飞相比,我们的环境是纯自然环境,萤火虫放飞后可继续产卵生活。对此,付新华说,如果不是当地种类的萤火虫,即使放飞到自然环境,存活率也很低。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梁醒财曾对媒体表示,中国萤火虫正从南往北呈加速消失的态势,其中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份已很难再采到样本。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药、光污染等,是造成“环境指标生物”萤火虫数量减少的部分原因。但付新华、岳桦等长期关注萤火虫的人发现,与萤火虫数量持续减少相比,有关萤火虫的商业活动及野外捕捉却不降反升。

  付新华在《2016中国萤火虫活体买卖调查报告》中提到,2016年野外萤火虫捕捉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西赣州、海南屯昌、云南西双版纳。这些萤火虫被运送至各地,出现在商业活动的放飞环节以及一些人造萤火虫主题公园。

  岳桦认为,一个好的活动应该引起公众对萤火虫栖息地保护的思考,而萤火虫商展活动是一种畸形的消费形式。

  ■ 追访

  萤火虫网上仍有售 约20%成“殉葬品”

  今年5月,淘宝网发布“关于野生活体萤火虫的禁售管理公告”,禁止销售活体萤火虫。昨日,记者搜索“活体萤火虫”后,出现部分售卖萤火虫饲料的商家。记者向一家名为“夜光小精灵”咨询,是否售卖活体萤火虫。

  随后,商家在微信上回应,仍售卖活体萤火虫。如果购买5000只,最低价格可为每只1.7元,并会多送20%的萤火虫,以弥补运输过程中萤火虫的死亡。该商家称,有专门的策划人士,并已在新疆、东北、山东、重庆等多地做过活动。

  付新华说,根据调研,目前,淘宝网所售的萤火虫多为水生萤火虫,来自江西赣州。

  这些被买卖的萤火虫,一部分成为了活动中浪漫的“殉葬品”。萤火虫生态线统计发现,今年4月,全国各地累计组织了68场萤火虫活动,数量大多万只以上,其中,仅十余场被中途叫停。

  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可可 摄影/新京报记者 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