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琅勃拉邦的背包客,大多对它的宁静印象深刻。这个距离首都万象500公里的小城,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倚傍着湄公河和山脉丛林,晨钟暮鼓,繁衍生息。

 

静谧被意外打破。一辆载有46人的大巴坠入山谷的巨响,救护车的长笛,紧急救援的鼎沸人声,转运伤者的飞机轰鸣,断断续续回荡在空气里。

 

在这个旅行团中,有44名中国游客,大多数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喜欢旅行,跟着旅行社去过许多国家、城市。这次为期8天的老挝之行原本足够让人满意。

 

老人们称道万象那家像小农庄一样的酒店,喜欢清晨清新的空气,千岛湖的山清水秀让人印象深刻,一路的餐食也让人愉快。他们对接下来的行程足够期待。

 

没想到,飞来横祸。13名中国公民遇难,33人受伤。



老挝车祸致13名中国公民遇难,当地华人自发前往献血送物资。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有情况”


午后的阳光开始西斜,8月19日,通往琅勃拉邦的旅行大巴行驶在山路上。一侧是陡壁,一侧是悬崖,水泥路像灰布带一样缠在山体上,从山顶到山脚,弯弯曲曲绕下来。

 

这是44位中国游客老挝之行的第3天,启程前往琅勃拉邦时,他们听导游多多(音)说,相比另一条平路,这条山路可以节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下午3点多,游客昏昏欲睡。大巴驶上下坡路,距离目的地琅勃拉邦大约40公里。胶皮的焦臭味开始在车厢里蔓延。


大巴出事的下坡路。受访者供图


71岁的卷发女士坐在23号座位上,她是第一个喊导游的人,车厢里有人附和,询问味道的来源,得到的回应是“刹车摩擦产生的,不要担心”。

 

几分钟后,人们听到导游站在大巴前端说“有情况”,并连续3遍重复“把安全带系好”。语音刚落,游客尚未来得及询问“情况”究竟是什么,车厢开始摇摆。用第三排座位上的袁女士的话说,“车向左歪,又向右歪,哐当一声就翻了,声音比放炮还大。”

 

突然之间,车厢里尽是喊叫声。

 

一段时间后,又变得什么声音也没有。

 

再过一段时间,求救声开始从角落里传出来。

 

剧烈的撞击让车厢变形,玻璃破碎,车体像鱼鳞一样张裂,人连同座位一起向车头的方向挤压过去,许久之后,人们在现场照片中看到,白绿相间的车头变得曲折、垮散,暴露出来的零部件上挂满了泥土。


车祸客车的头部特写。受访者供图

 

游客金明华昏迷了过去,事后听同在一辆车上的老伴讲,车子像在树林上面飞一样,冲下了悬崖,快落地的时候翻了两个跟头,然后跌在了山谷里,车头朝下。

 

年轻女孩Duda(音)是导游多多的爱人,这位老挝姑娘最近拿到了导游证,跟随多多一起带团学习。19日事发前,她按照多多的提示系好了安全带,几秒钟的时间里,再抬头“就看不到他了”。多多坐在车门旁边的位置上,没有安全带。冲着游客们说完3遍“把安全带系好”后,事故发生,多多去世。

 

一同遇难的,还有另外12位中国游客,车上的其余33人受伤。8月20日,旅行团组织方江苏金陵商务国际旅行社外联部经理对媒体说,当地初步调查事故原因疑似车辆问题。

 

“帮个忙”


雨零零落落地掉在山谷里,土变成泥巴。一步一步踩过去,足够小心,依然会打滑。

 

途经事发地的老挝当地人最先参与营救,紧接着,老挝政府派去了军人、公安、交警队,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和驻琅勃拉邦总领事馆组建了应急小组,中方水电三局、韩国的搜救队伍也陆续抵达,上百位救援人员聚集在车祸现场。

 

车窗被砸开,伤势较轻的游客被从废墟中拉出来;游客们也开始互救;吊车拉起了大巴,挖掘机在泥土和灌木丛中寻找生命痕迹。


救援现场的挖掘机。受访者供图


同一时间,中老国际医院院长刘利刊的电话响个没完。有领事馆打来的,有当地老百姓打来的,还有车祸所在地县医院和县红十字会打来的。不同国家的语言指向同一个信息:中国大巴出事了,中国人出事了。

 

十余位医护人员和四台救护车出发了。

 

担架从谷底抬上公路,再抬上救护车。有生命体征的游客分批被送到医院,肝破裂、脾破裂、肠破裂的情况皆有,也有人在撞击后多根肋骨骨折。到晚上11点多,共有31位伤者被送往琅勃拉邦中老国际医院、琅勃拉邦中国医院和琅勃拉邦省医院。

 

重伤员需要手术,但医生发现,血库告急,A型血和AB型血紧缺。领事馆开始发动华人献血。与此同时,中国旅行大巴遭遇车祸的消息也在老挝华人的朋友圈里快速传播、扩散,几十位华人从老挝的不同方向赶来,有人凌晨出发,有人驱车几百公里,输血问题在当夜就解决了。

 

琅勃拉邦中国商会12位成员也赶到现场和医院。当天晚上,常务理事詹保林几乎熬了通宵,陪同重伤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了解遗体存放等事宜。凌晨三点多回家,又开始处理手机上的消息。事故发生后的总协调群、家属沟通群、民间援助群,陆陆续续组建并跳出消息。


救援人员护送病人到琅勃拉邦省医院。受访者供图


老挝的中国央企着手安排捐献物资,当地华人开的酒店免费为轻伤员和家属提供住宿,从各地赶来的志愿者则承担了陪护、安抚和翻译的工作。

 

8月21日一早,一个名叫“出一份力”的微信群里跳出一连串消息,这是老挝华人创建的应援群,一天之内聚集了50余名当地华人,的哥、客栈老板、酒店经营者、美食城工作人员,有了同样的“志愿者”身份。

 

志愿者应要求将一段段医院的小视频发在群里,15秒的视频中闪过家属、医生、志愿者的身影,以及堆放在地上的物资。


医院里的家属、医生、志愿者,以及堆放在地上的救援物资。受访者供图


从事板房拆构拆装工作的阿龙看到消息后,叫上两个朋友去了医院。病房没有空调,风扇在角落里呜呜地转。一个穿着白衣服的男士靠在枕头上,“整个脸都是淤血,肿得不成人样了”;另一位70多岁的老人想去卫生间,却语言不通。

 

阿龙留下来当志愿者。“都是中国人,出门在外,发生这种事很揪心,帮个忙。”

 

在一个横版的word文档上,整齐地记录下6组家属的姓名、接待单位、探望对象以及接待住所。这是8月21日第二批旅行团家属赶往琅勃拉邦的信息表,事发后一两天时间里,遇难者、伤者家属陆续赶往老挝。

 

邓仕立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老板,负责接待家属们。一同负责接待的还有五六十位华人、30余辆车,“让家属们看到这边的中国人特别多,特别团结。”

 

人性的美丽和丑陋在灾难背后同时出现,温暖和感动之外,有人在救出同行游客后发现对方没有留下救人径直离开了,也有人发现遇难的亲属脖子上的金坠子、手指上的金戒指不知去向。


8月19日晚,龙门客栈老板丢下店面前往现场救援,让客人自行入住。受访者供图


死与生


遇难者沈女士热爱旅行,过去的时间里,她参加过许多旅行团,一日游、两日游、几日游,全都平安归来,但这一次遭遇了不幸。

 

因为老挝条件有限,仅有三个冰柜,遇难者遗体只能轮流放入,其余多数被安置在地上。家属看着冰块下的亲人哭出声。

 

8月22日,有志愿者的公司捐赠了6个冰棺,它们将在傍晚时分送达。

 

那位71岁的卷发女士被砸断了肋骨,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左眼覆着淤青。年长她一岁的嫂子在这次事故中去世了。


中国军队在救援伤者。受访者供图

 

15岁的李凯(化名)在放暑假,和读大学的姐姐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到老挝旅行。意外发生后,他成了四个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消息传到国内,李凯的父母、伯父伯母一起赶往老挝。尚未登机,便收到了三位家属遇难的消息,李凯的大伯——失去父母和女儿的中年男人,手脚发麻、抽搐,被送到了抢救室。在抵达琅勃拉邦后,又连续两次昏倒在酒店和医院里。

 

李凯的脸部受伤了,等待接受消肿手术。十几岁的男孩子躺在病床上,不停问父母,爷爷奶奶在哪,姐姐在哪。为了让他安心手术,父母搪塞:爷爷伤到了脖子,要做手术;姐姐扭到了胳膊,在接受治疗。

 

李凯妈妈至今还没想好,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告诉他真相。

 

事发后,人们试图追溯事故缘由。

 

有人说,事发的路段是车祸高发地,那里被当地人称为“土匪山”,路窄且陡峭,有连续的下坡,并且路面坑坑洼洼不平整,不止一次发生事故。有经验的司机会在驶过那段路之前停下来,往刹车上浇水降温再继续行驶。


事故现场,路旁的路桩被撞断。受访者供图


有媒体统计,2016年2月,一辆搭乘20名韩国游客的大巴在这里发生车祸,4名韩国游客和1名老挝司机当场死亡。

 

2017年8月,在老挝沙耶武里前往琅勃拉邦4公里处,一辆搭乘4名中国公民的皮卡车与大卡车相撞,皮卡车内两名中国公民身亡。

 

2018年1月,一辆搭乘4人的车在距离琅勃拉邦18公里处不幸坠河,造成两名四川籍中国人死亡,一名四川籍中国人和一名老挝人受伤。

 

也有人说,出事的大巴车过于破旧;在车祸发生前,驾驶员曾让游客下车休息,对车辆进行过调理;重新启动后,曾短暂地关闭过空调。

 

还有人质疑,驾驶员和旅行社接待人员是否对路况不够熟悉,安全意识不够。

 

老挝警方的初步调查结果称,疑似车辆刹车失灵。

 

总之,如果不是意外发生,这辆旅行大巴将在一个小时后抵达琅勃拉邦。这个小有名气的千年佛都是老挝现存最古老的城镇,静卧在湄公河畔,四周被群山环绕。大巴上的四十余位中国游客将会按计划游览,体会清晨的布施和傍晚的夜市,参观瀑布和佛塔,去琅勃拉邦最宏伟的寺庙香通寺,或许还会和大多数游客一样,站在著名的“生命之树”面前,拍照,或者双手合十,为平安康健祈福。


新京报记者 王双兴 实习生 郑丹 张司钰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