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一个2019年9月从“县”升级为“市”的豫北小城。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被称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长垣市,成为保证防疫一线的大后方。新京报此前报道,春节前后,长垣40余家企业紧急复工,数千名女工赶制口罩,不分昼夜,供给“前线”。


2月14日,长垣市副市长、长垣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陈伟,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就企业复工,口罩、防护服生产、输出及保障一线工人待遇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长垣市副市长、长垣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陈伟。新京报记者  王瑞锋 摄


日产口罩180多万只 产能还会增加


新京报: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上,长垣为一线提供了重要的防护物资保障。请介绍一下,长垣目前生产口罩、防护服企业的开工情况。


陈伟:长垣市生产的医疗防护用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以及医院隔离病区使用的防护服。具有这三类产品生产资质的企业共有44家,目前这44家企业复工率达到100%,一线工人达3590人,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的生产。


新京报:目前每日总产能是多少?有多少物资需要调往湖北? 


陈伟:目前各类口罩的日产能达到180余万只,防护服日产1.5万套套。防护服全部都调往湖北,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五成以上运往湖北。


新京报:2月11日,长垣市委书记秦保建提到,1月25日以来,全市新采购生产设备1127台,已投入使用775台,这是不是意味着,下一步还会有更多的机器投入到生产线上、产能进一步增加?预计产能会达到多少?


陈伟:目前有些机器在调试阶段、有些机器是已采购,但未到货,一线工人这几天也在增加。可以确定,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预计能达到多少产能,这个不好确定。产能增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设备的安装调试时间、原材料等。


出台《重点医疗耗材企业用工激励办法》 确保工人待遇


新京报:100%复工的背后,长垣做了哪些工作保障企业生产?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陈伟:防疫物资的生产,有几个要素:原材料、资金、用工、物流、管理。前期,这几个要素,不同程度地对生产造成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原材料,因为长垣这些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中小型企业,原材料储备不足。加上疫情暴发正好在春节假期,原材料短缺和全国不同层面对原材料的管控,成为制约卫材企业生产防疫用品的一个关键因素。


好在国家、省市层面帮我们做了很多具体的协调工作,也给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长垣成立了“统一采购,统一调配,统一供给”的机制,企业采购比较难的原材料,政府进行采购。政府把各个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统计以后,分析研判,解决原材料紧缺的问题。


另外就是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的作用,将本地企业富余的原料进行调剂。长垣一个企业生产防护服的过程中,缺水刺无纺布,而飘安集团有自己的生产线,产出富足,我们从飘安调配材料,来实现产能最优,最大限度保障产能。


新京报:企业用工方面,是否也存在难处?


陈伟:用工也是制约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工初期很多企业没法完全达到产能,因为一线缺少熟练工。我们在召集工人时,提出了熟练工优先、党员优先、愿意吃住在厂里的工人优先的原则,这样能保证用工的持续稳定,然后就是发动老员工介绍新员工,村、镇组织招工的方法,帮助企业招工,并进行奖励。老员工介绍的新员工入职合格的话,奖励老员工300元;村、乡镇集中组织的新员工,达到30人及以上规模的,分别奖励村、乡镇办事处1万元。


长垣市还出台了《重点医疗耗材企业用工激励办法》,确保工人的待遇。保证疫情期间,工人的工资原则上不低于每日300元,员工愿意吃住在厂的,再补贴100元,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各厂的情况,进行补贴。


此外,长垣市还安排商务局统一采购米面油等物资,根据复工企业的需求,免费分发,保障食用物资供应。


新京报:我们之前采访了几位一线的女工,基本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制防护用品。


陈伟:其实最辛苦的还是一线工人,而且厂里很多都是女工,她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也在家庭中承担着女儿、母亲的角色。在当下国内急需防护用品的时候,她们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需求联系起来,主动站出来,我觉得她们是特别值得敬佩的。


“企业围墙以外的事政府来解决”


新京报: “企业围墙以外的事政府来解决”,这个口号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目前有多少个政府部门参与进来?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陈伟:长期以来,长垣对营商环境都是很重视的,提出这个口号,我们不过是做的更具体、更量化了一些。疫情面前,企业的生产压力很大,这时候,政府更应该凸显出服务型政府的角色,更好地去当店小二、服务员。


为了保证企业生产,长垣专门成了物资生产保障组,科工信、发改、商务、交通,民生中心,金融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均参与其中,部门之间也打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归口不同的领导,大家劲往一处使,围绕着“服务企业 保障产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


新京报: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保障防护物资的生产,工作压力是不是很大? 


陈伟:保障防疫物资的生产,对长垣来说是一项政治任务,和疫情防控同等重要。年前到年后初八这一段时间,我们基本每天都是在次日凌晨2点左右,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这还不包括,有一些领导同志在总体工作结束后,还要单独的加班。因为前期生产环节多方面都需要保障,如果有一个环节保障不到位,企业生产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市政府这儿有个人防钟,每天下午6点钟会准时响。有一次我们开玩笑说,这个钟声一响,说明我们一天的工作时间,才完成一半。


疫情暴露长垣卫材产业短板 考虑延展产业链


新京报:目前除了调拨到湖北的物资外,剩下的物资如何分配?

 

陈伟:目前,政府并未对企业生产的防护用品进行全部收储。在疫情暴发后,防护用品的需求量呈现几何式的增长,企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要首先满足政府调拨,优先保证武汉使用,其次是满足省内的需求。另外,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还需要向原有的合作医院,供应防护用品。如果一刀切,要求所有物资由政府统一收储,企业无法向原合作医院提供防护用品,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出现。


新京报:作为医疗耗材之都,这次疫情是否为长垣带来了机遇?


陈伟:从长期来看,确实是机遇。但也暴露出了长垣医疗耗材产业“两头在外”的短板,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长垣属于是中间的这个环节,一旦两头中的任何一头出现问题,所有压力和矛盾,都会集中到中间这个环节了。防护用品需求量猛增,外地的救护车跑到厂门口排队等物资,但原材料在外地,扩大产能,受制于人。


市委市政府也在考虑,借助这个机会,把医疗防护用品的产业链延展。目前已有企业新上了生产覆膜水刺布的设备,延长了防护服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成品,基本是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了。口罩生产方面,长垣主要是不能生产熔喷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的原材料是聚丙烯,它是化工产品,这个产量非常大,但长垣现在没有把聚丙烯生产成为熔喷无纺布的能力,这是口罩生产的产业链中,还需要完善的部分。


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王瑞锋  编辑 胡杰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