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欠薛蛮子一笔广告费。

  初创公司联合媒体拿薛蛮子当噱头在这个圈子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就在薛蛮子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ICO大会的这两天,某家始终声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的媒体发出一篇题为《黑掉薛蛮子私人账号获天使投资,他让150万游戏玩家交易不吃哑巴亏》(已删除)的文章,再度引发圈内热议。

  一轮轮以“薛蛮子”为吸睛点的商业炒作,一次次下探创投圈不知道低到哪里去的底线。

  最“快”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

  有自媒体整理了一些软文标题:

  《30分钟拿下薛蛮子500万投资,放话:我才是行业老大》

  《20分钟搞定薛蛮子,拿下1000万投资,打破汽车行业的潜规则》

  《90后美女CEO进军旅游业受七家风投追捧 薛蛮子15分钟定投》

  《他23岁用三个月搞定10个亿,只用5分钟“骗”了薛蛮子上千万,薛蛮子说:人才啊!》

  ……

  从半小时到五分钟,薛蛮子似乎成了整个创投圈“最快”的天使投资人。

  但这似乎也不能只怪无良媒体和无下限创业公司,毕竟薛蛮子自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挺爱拿“快”说事儿的。

  在取保候审后不久,《博客天下》对薛蛮子的采访中,就记述了一件他“第四次见面的时候,才聊了十分钟”就决定投资挑食火锅外卖的事儿。薛蛮子还在采访中“自称在6个月内连续投资了34个创业项目”。

  就在前几天,薛蛮子又在接受Cointelegraph专访时表示:“在过去30天里,我投了12个ICO项目。”

  不得不说,老薛有点自带流量体质。而老薛投资的一些初创公司,也多少继承了他的一些炒作基因。

  创始人有多大胆,创业公司有多大产?

  就拿这次声称黑掉薛蛮子私人账号、拿到百万级天使轮融资的4391游戏交易平台来说,创始人朱潘接受创业类媒体“铅笔道”的采访,并道出其中细节。

  朱潘和铅笔道二者联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你还没拿到天使投资,是因为你做人太有底线。

  文章开头画风还算正常,介绍了朱潘的过往创业经历和4391游戏交易平台的创业契机。然而到第二部分,画风一转,详细介绍了朱潘是怎么通过黑掉了薛蛮子的微博、微信和邮箱账号,反而还得到薛蛮子垂青,获得百万天使融资的。其间过程,跌宕起伏,让人大开眼界。

  文中介绍,4391游戏交易平台上线之初,注册者寥寥,为了打响知名度,创始人朱潘黑了“天使投资第一人”薛蛮子的微博、微信、邮箱等账号。谈起动机,朱潘说得轻描淡写:“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薛老的微博推广公司。”

  盗号后获得薛蛮子微信账号的朱潘不断给薛蛮子发信息,薛蛮子一开始还不相信自己被人盗号了。朱潘为了向薛蛮子证明,再次盗取薛蛮子微博、邮箱,给李开复、徐小平等人发了邮件,又给自己的公司在微博上打了几个广告,薛蛮子才惊怒交加地相信自己确实是被人“黑了”。

  文章并未详细介绍朱潘是怎么打动了薛蛮子,只是一句:“没想到,这一黑为公司“黑”来了一笔融资。”这似乎是在讲述一段佳话。

  “15分钟,融资敲定,5月17日融资到账。”这次的老薛不仅“快”,还成了名副其实“以德报怨”的天使投资人。

  而朱潘,则被文章打造成了又一个敢于刀尖舔血、出奇制胜的“创业模范”。至于其盗取他人账号的行为是否触犯法律,借用马云爸爸的一句话:Who TM cares?

  在创投圈,拿到钱似乎就是王道。

  成王败寇背后的道德标准

  朱潘这样在创业道路上“另辟蹊径”的创业者如今已不少见。

  去年8月,铅笔道还介绍了另一个创业项目开辟市场的“光辉事迹”:洗衣O2O平台“宅代洗”因初期订单较少,创始团队想出一个“奇招”:把附近大学洗衣房的电线剪短,迫使该校学生不得不选择“宅代洗”。随后平台用户量逐渐增加,影响力也有附近一所大学蔓延到多所大学,首月即实现盈利超60万。

  事后迫于舆论压力,“宅代洗”创始人郭超宇澄清团队并未剪断洗衣房电线,并坦诚本次事件纯属商业炒作行为。铅笔道“为内容客观性背书”的宣言这时候似乎成了笑话。

  截至发稿,当事人薛蛮子并未对《黑掉薛蛮子私人账号获天使投资他让150万游戏玩家交易不吃哑巴亏》一文作出表态,但能从商业信息服务网站确认,4391.com游戏交易服务平台确实获得了薛蛮子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

  “剪线门”、“黑客门”一时成为成功学推崇的案例。而这样为拿到钱而不择手段的事例在创投圈并不少见。

  爱尚鲜花为了吸引用户,靠刷单来营造受欢迎的表象;

  直播平台为了留住用户,虚报在线人数,甚至用机器人发弹幕互动;

  拉勾网员工破解Boss直聘管理员密码,删除Boss直聘在苹果商店的APP;

  小猿题库和百度作业帮近期关于作业帮是否构陷小猿题库“涉黄”的扯皮

  ……

  更不用提司空见惯的创业公司虚报融资额。

  招数各有不同,目的却大致相似。

  如何获得财富才是合理合法的,“郭宇超”和“朱潘”们不是不明白。只是在大环境中,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没人会记住自己曾经的恶,更不会有人去追究,而创业者似乎就要不拘一格、漠视规则,只认成王败寇。

  甚至这里还有隐而未宣的一点:当你获得足够的财富之后,社会对你的道德标准也会宽容很多。

  将“朱潘”、“郭宇超”们树立成创业模范的媒体们也该自省。帮助创业公司进行商业炒作的媒体未能恪守专业精神,价值导向令人惊奇。

  没人能说清楚,这样一篇报道所传播出的立场,养成于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道德的底线并不是一次被冲破的。但一次冲击,都会让底线一退再退,就像一点点浑浊的水源。

  现在,创业者,媒体,甚至投资人,都需要承受,也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