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的江湖,正迎来一场风云变幻。

  根据网贷之家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1000家平台从事现金贷业务,市场规模在6000亿到10000亿之间。在监管呼声日渐强烈的氛围下,哪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一阵躁动。持牌金融机构缩减资金供给、平台被爆业务转型、创始人变现甩锅、现金贷开辟海外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现金贷,开始恐慌了吗?

  断血:有银行资金供给缩减2/3

  11月2日,一则简单的消息在行业传开:接近监管人士消息称,上海监管部门窗口指导银行和现金贷合作业务,但尚不清楚窗口指导的具体内容。

  寥寥几字,便把现金贷这个本已经处在水深火热的领域再次推向旋涡。联想到一周前,10月31日,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被爆已经不接利率在36%以上现金贷平台的资产。现金贷前院“失火”未灭,后院风波再起。

  规模化的现金贷平台,一般都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拿趣店招股书看,趣店48.1%的放贷资金来自银行、消费金融、信托等机构,自有资金为44.6%。

  另一家在国内上市的现金贷平台2345贷款王披露的信息显示,平台对用户进行互联网征信查询,提供授信额度确认、申请贷款处理等技术服务工作,持牌金融机构通过贷款王平台将消费贷款发放给审核通过的用户。通俗意义上理解,贷款王的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

  当然资金并不是直接从银行、消费金融等机构流入现金贷平台,而是通过“联合贷款”、“助贷”、ABS等方式流入现金贷市场。此外,还有一部分资金来自于P2P和自有资金。

  某长期关注现金贷领域的投资经理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记者,早在今年初他曾经关注一家为银行和现金贷平台做资金通道的第三方公司,“当时他们的业务是每月将几个城商行30亿的资金打包输送到现金贷平台,并从中获利。但是到了7月以后,这一规模就逐渐减少,后来月供给资金仅有10亿,规模一下减少了2/3。”

  减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监管的压力。早在今年初监管层便注意到现金贷市场的乱象,4月银监会牵头展开了整顿工作,集中在高利率和暴力催收上。

  “我们这边的资金目前主要来自P2P和消费金融机构。以前也跟银行合作,但是最近银行对我们缩紧了,但没有完全停掉。”某现金贷平台工作人员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

  相比来说这样的运气是好的。该工作人员称,不久前她曾接触过一家规模更小的现金贷平台,原本银行已经答应提供资金了,可到后来又反悔了。

  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银行还有信托、P2P甚至民间资本,成熟的平台都会有一些预案,不会因为某个别资金渠道的断裂在短期产生质的影响。但是在所有的资金渠道中,银行资金成本最低,但条件苛刻,对政策敏感;其次是信托、消费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最高的是P2P资金,条件低,对政策不敏感。

  “现在对于一些规模小、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平台来说,资金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银行缩减资金,他们转向P2P资金,导致获得资金的成本也比较高。”一现金贷平台工作人员对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记者称。在某现金贷资金交流平台,记者发现许多资金明确提出,对现金贷资金输出年化利率“≥15%”;而部分现金平台发布的资金需求,可接受成本达年化利率20%的资金。

  “监管逐渐加压,银行缩减对现金贷的资金供给,并不是一天两天了。只不过最近的一系列事情,让这种情绪放大了。”亨元金融零售资产中心CEO胡彬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所以现金贷平台是有心理准备的。“现在监管还没落地,在敏感的时候肯定是有一些机构减少对现金贷的资金供应,但是不至于对行业产生影响。”胡彬说。

  转型:技术输出或开辟新领域

  除了资金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现金贷平台也开始在资产端和盈利模式上做出改变。

  就在几天前,趣店被网友爆料称正在计划开展汽车金融业务。消息来源于其校友群中接到的招聘信息。网友透露,趣店称将开展汽车金融新项目,且项目已经经过试水阶段,准备储备人才已备扩张只需。

  消息称,趣店的招聘信息显示,招聘岗位为储备管理人员,将根据工作安排,在销售、销售管理、运维等方面轮岗,然后根据业务计划,全国范围内接受出差安排,进行销售管理方面的工作。

  尽管趣店对此一直未作回应,不过这一消息确有可信之处。一方面外部现金贷的压力不排除其有业务转型的选择,此外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爆发,汽车金融飞速发展,试水汽车金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金贷转型是一个趋势,就像现在的P2P转型做资产管理一样。像趣店这种已经形成规模且上市后有更多融资渠道的现金贷平台,转型更容易。”财经专栏作家肖磊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

  “国内现金贷平台进行业务转型,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平台为了让贷款利息控制在36%的监管红线内,势必要做大额、长期的分期借贷,或者像趣店一样试水细分领域的金融服务;另一种则是开辟技术输出的业务。”上述关注现金贷领域的投资经理称。

  做技术输出的平台,如现金白卡。现金白卡是浅橙科技旗下借贷信息平台。在C端为用户提供小额、短期偏消费的借贷服务。在B端,则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风控审核及金融科技输出服务。

  此外,“你我贷”也被爆出在寻求有场景有流量的平台,输出风控、技术,展开联合共建金融产品的合作。

  但目前来看,大部分平台还不愿意放弃现有的“肥肉”。“毕竟现金贷这个市场的利润是有目共睹的,所谓的‘转型’,实际上是大家开辟一个新领域,为以后切入新领域做一些试探。”胡彬说。

  甩锅:创始人减持,二三四五陷“群龙无首”

 

  凡事没有绝对,还真的有人放弃“肥肉”了。

  国内A股上市的“二三四五”11月2日连发4分公告,确定大股东减持股份,公司将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的尴尬局面。

  二三四五自称国内排名第三的导航网站,2014年推出消费金融业务2345贷款王,是国内较早布局消费金融的企业之一。2345贷款王是一款面向个人的最高5000元现金的小额信用贷款平台,也即所谓的现金贷平台。

  根据其披露的报告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二三四五实现营业收入19.65亿元,同比增长57.02%;归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12亿元,同比增长 94.38%。利润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增长所致。

  尽管钞票在大把入账,但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却在不断减持。

  二三四五11月2日发布的其中一份公告显示,实际控制人包叔平,将通过其控制的曲水信佳科技有限公司,抛售上海二三四五网络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超过1.64亿股,占总股本5%。

  就在11月1日,信佳科技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3285.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完成后,二三四五不再有实际控制人。至此,包叔平也在3年内累计套现18亿元。

  减持前,二三四五的实际控制人为包叔平,其直接和间接持有二三四五总股本的17.91%,是第一大股东。

  此外11月8日,在线订餐平台饿了么被爆出近日悄然上线“小额贷款”功能,为现金贷平台“立下贷”导流。立下贷上线于2017年10月26日,用户借款额度为500元-2000元,借款期限为7天、14天。新用户最大借款额为1000元,如果借款时间设置为7天或14天,到期应还借款分别为1056或1112元。

  仅一天后,11月9日这项功能便被紧急下架。据凤凰网WEMONEY联系饿了么工作人员,对方回应称,这只是尝试性的项目,导流变现,并没有深入提供金融服务。

  出海:3个月数十家平台走向东南亚

  除了国内的一番变化,海外布局,也成了最近现金贷的热门话题。早在去年,国内现金贷平台便开始探索出海了。

  2016年7月,刚刚成立的“唐牛分期”已经发现国内的现金贷市场趋于火热。“我们也看好这个市场,只是国内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上千家平台在做现金贷业务,新入局的平台很难生存。”唐牛分期创始人兼CEO何飞说。随后他立即把目光转到国外,首先看到的是东南亚。

  在印度尼西亚,他发现当地金融基础设施很不完善,这种线上借贷的平台则几乎没有。当年10月,做手机分期借贷的TangBull平台在印尼上线。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印尼的现金贷市场也火热起来。何飞称,目前印尼当地的现金贷平台有上百家,从中国出海到印尼的现金贷平台数量也在数十家,“国内排名靠前的现金贷业务平台几乎都来了,包括拍拍贷、掌众金服、你我贷以及手机贷等平台。”

  在他看来,这些平台的“出海”,除了看重东南亚地区的市场,还和国内监管政策趋紧有很大的关。“今年初便开始有国内现金贷平台陆陆续续来到东南亚市场,尤其是最近3个月,数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大部分是已经在国内发展了一定规模后,选择出海的。”

  根据出海社交平台蓝船出海的统计,目前这一数字超过30家,未来还会继续增加。“东南亚只是一个入口,未来还会向其他市场扩张。”蓝船出海COO金祥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

  掌众金服也称,他们的确已经在布局东南亚市场。根据10月相关报道,进驻东南亚市场是其海外战略的第一步,未来还将向南美等市场进发。

  “很多平台出海到国外做现金贷业务,可能是一种市场转移,而不是战略转移。因为国际上的借贷利率普遍很低,拿着国内的钱到国外放贷更不划算;而且人民币也不是通用货币,国内资金转移到国外,兑换也是件麻烦事。”肖磊分析道。

  尽管“现金贷”出海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但是作为“过来人”,何飞觉得东南亚的市场和国内尚有不小的差别,“首先当地政府的监管政策与国内不同;其次,出海以后对当地员工的管理也是个挑战;此外,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与国内不同,出海者也需要重新适应;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当地基础设施极不完善,要做好未来一段时间发展将受限于基础设施的准备。”

  因为高利息、暴力催收等乱象成为批评对象的现金贷,如何跨过监管这道门槛?转型、出海或许是一条路,但真正想要走得稳,还是要练好“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