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福布斯中国发布了2018年“30 under 30精英”榜单,雷磊作为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入选了媒体领域榜单。他在朋友圈转发了相关消息,还不忘吐槽:“我可能是入围榜单的人中最穷的一个。”

  这位前媒体人、新任CEO现年30岁,并于两年前创办了专注于非虚构内容的“真实故事计划”。路演时,他这样介绍真故:国内第一家专门经营真实故事的公司。

  过去两年,这家公司以每天至少一个“真实故事”的频率不间断地生产内容,变现则主要依靠版权运营。迄今为止,他们一共卖出了两个电影版权,其中一个售价百万。同时,它还参与到影视制作的前期环节,出品了一部电影和一部网剧,并在尝试进行影视制作和策划。

  “我们现在想的不是扩张,而是复制已有的成功。”雷磊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

  前南周、GQ记者创业

  看准国内非虚构影视化市场

  某些时刻,CEO雷磊仍然是一个媒体人。虽然不再是记者,但一有新闻事件曝出,他仍然忍不住去关注,并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渠道及时跟进。

  他将此解释为脑子里固有的媒体思维,虽然已经离开媒体,无法再提供新闻事实,但希望“还能给出自己的观点、认识或者看法。”

  过去,雷磊有过7年的媒体行业经验,曾在《南方周末》、《GQ》等媒体任职,中间还跑去优酷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侣行》担当策划。

  这是一个关于逃离和坚守的故事。大多数媒体从业者在工作几年后几乎都会选择离开,雷磊曾经有过同样的机会,一家国内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向他发出邀请,但他拒绝了。

  “还是想去做和内容有关的事情”,他说,“我们想去证明好内容本身也是可以卖钱的。”

  2016年,《GQ》特稿记者杜强的一篇《太平洋大逃杀》在国内卖出百万元的高价,点燃了市场上对于非虚构写作的热情。

  “那个时候确实看到,非虚构的内容加上影视行业,或许能够产生很大的化学反应。”离开GQ之后,雷磊短暂地在另一家非虚构平台担任CEO,之后创办了真实故事计划。

  

  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兼CEO雷磊

  得益于之前在优酷的工作经历,雷磊是传统媒体人中少有的同时具有影视制作经验的人。他对非虚构影视化的市场表示出极大的乐观情绪,他给出一组数据:

  国外,近20年里,好莱坞出品的电影里有接近20%改编自真实故事及纪实文章,传记类图书已经占据美国出版市场10%的市场份额。

  反观国内,虽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视剧仍在少数,但IP版权价格却节节攀升。大量根据网络小说、漫画改编的影视剧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好故事、好剧本已经成为真正的稀缺资源。

  《亲爱的》、《中国合伙人》等影片的成功已经验证了非虚构内容影视化的前景,今夏电影市场的最大黑马《我不是药神》,迄今为止已经在国内已经收获了超过30亿的票房。

  某种意义上,“真实故事计划”是雷磊媒体生涯的延续。即便现在,公司里也很少有人称呼他为“雷总”,“没有一个人叫总的”,老员工大多直呼其名,“只有投资机构的人才会叫雷总”。

  只是做内容创业,仅有媒体思维还不够。他们不得不在文艺之外,去思考更加现实的变现问题。

  从UGC转向签约作者积累优质内容

  前期,雷磊是以类“自媒体”的方式来打造真实故事计划,“管他什么东西,先做出来,把品牌调性打出来。”

  启动之初,他们通过一些约稿来打磨符合自己定位的稿件,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皆为媒体出身,内容把控上没有太大问题。2016年7月,真实故事计划推出第一篇稿件《临终者联盟的布道者》,24小时内全网阅读量破百万。

  这种做法有点像学生时代老师给出的范文,前期几篇优质稿件打出名声,之后再吸引UGC投稿,激发大众层面的写作投稿,后方的编辑团队根据投稿进行二次加工和整理。

  很长一段时间里,UGC投稿是真实故事计划的主要来稿渠道。对于一家初创的内容平台来说,UGC模式可以极大缓解项目启动初期稿源匮乏的问题。非虚构写作的概念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大火,但本质上仍是一个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行业,因此被人称之为“精英式写作”。

  但UGC的弊端在于,多数来稿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有媒体甚至在报道中称真实故事计划为放大版的“故事会”。

  采访中雷磊并未回避此类问题,真实故事计划有许多优秀作品,“有的质量确实不好”。他认为只要稿件本身量足够大,就有可挑选的空间,优中选优。“我们现在每天投稿量在三四百个,就从三四百个挑一两个,总会有好的。”

  

  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兼CEO雷磊

  UGC模式固然可以产生出优秀的内容,但这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此外,还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未经写作训练的素人不具备连续生产内容的能力,“普通人一般只能写他已知的事情,而没办法像记者一样可以通过采访源源不断地去产出内容。”

  于是到了后期,真实故事计划开始有意识地去规范自己的内容产出体系。一方面有意识地去发掘和培养一些写作能力较强的作者,搭建起一个写作爱好者的社区;另一方面,通过签约作者的方式,吸引媒体人及作家来参与到非虚构内容的写作中。

  根据真实故事计划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平台已经签约作者、媒体人达1000+,包括袁凌、王天挺等知名非虚构写作者。

  2017年12月,真实故事计划启动了非虚构写作大赛,大赛为期3个月,总奖金池达100万元,旨在挖掘有能力的非虚构写作者。据雷磊介绍,大赛一共收到3726个故事,很多还是长篇作品,最终有6部获奖作品,其中三部被影视公司签约版权。

  一开始就想好了怎么挣钱

  雷磊自称其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怎么挣钱。“就是要做非虚构类的版权运营。”

  真实故事计划上线之前,他就已经拿到了高樟资本和平安创投的300万天使轮融资。“我当时什么都没有,团队只有我一个人,公司也没注册。”

  但事实上,在那之前,他已经见过四十多家投资机构。很难说其他的投资机构是否真正看好真故的版权运营模式,但毕竟那时候在国内尚无一家此类型的公司。

  当内容产出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变现就显得迫在眉睫。虽然项目启动之初,雷磊自嘲是在用“自媒体”的心态做内容,但显然他并不想重复自媒体流量变现的老路,如何将已有版权变现成了关键。

  现在来看,真实故事计划已经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半年以前,公司就组建了自己的影视版权部门,专注于对平台上优秀的非虚构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据其介绍,目前真实故事计划已有20-30部作品被出版或进入影视化环节。

  今年4月,真实故事计划推出的非虚构作品《中国版飞越疯人院:密谋十七年的逃亡》被五星传奇影业以百万元价格买下影视改编权,是国内公开的第二个百万价格的非虚构IP。

  除版权的影视化变现外,真实故事计划的另一营收来自于商业付费内容的定制,基于一些特定的商业场景下的故事开发,比如同滴滴合作的网约车场景下的故事写作等。

  2017年10月,真实故事计划完成宸铭传媒投资的1200万A轮融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如何扩张,而是将已有的成功复制。”雷磊并不满足于单纯的版权出售,事实上,团队已经介入到影视制作的前期环节,包括出品、制作、策划等。

  “我们将自己定义成一家文化影视类公司。”雷磊在采访中强调,图书出版、有声读物、影视版权开发与制作等,真实故事计划正试图打造一条以非虚构版权运营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记者 / 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