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四个月,AI企业整体估值下降了约20%-30%左右。未来再下降20%-30%,AI估值就比较合理了,创新工场也将大大增加投资。”9月2日,在新书《AI ·未来》发布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 CEO 李开复博士这样判断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估值问题。

  在过去的2017年,人工智能公司越来越会讲故事,VC 也为了头部 AI 公司的份额而挤破头。“这就导致AI融资出现新模式:无领投状态。”李开复认为,过去一个好的AI项目,可能在一轮融资中会出现10个投资方,大家各占10%左右的份额,而无领投的状态其实并不利于投资机构后续对被投公司的管理维护。

  而到了2018年,“在一个理性的市场,特别是在资金相对没有以前那么充分的市场里,一些估值的调整、还有一些过分吹牛公司的死亡,对整个生态环境其实是一个很良性的事情。”李开复说。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人工智能时代,更值得关心的事情是生存问题。李开复判断,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

  当50%的工作被 AI 取代之后,社会如何继续有效运转?

  李开复的新书或许能给你答案。

  “这本书是基于我过去38年从科研到到产品、市场、投资全方面观察人工智能的经验,对未来15年作出的预测。我认为这个预测是会大大改变世界的,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机会和财富,一方面也会带来很多的挑战。”

  如果说一年前李开复出版的《人工智能》是为了让每一个读者“在这里读懂人工智能”,那么最新的《AI · 未来》则更像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前的生存法则。

  什么是人工智能?我的工作在人工智能时代会受到威胁吗?多久之后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哪些工作人工智能无法完成?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人工智能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而作为个体的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又应该做些什么?

  你最想知道的7个问题,李开复一一给出答案。

  1、什么是人工智能?

  如今许多人将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与人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东西混为一谈。

  科幻电影中展现的通常是“广义的人工智能”,这种人工智能算法具备与人类相似(甚至更强大)的能力——如在推理、概念学习、常识、规划、跨领域思维、创造力、甚至自我意识和情绪等方面。但是,现有技术仍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是“狭义的人工智能”,即在特定领域获取大量信息的技术(如还贷记录),并使用它来在特定情况下作出决定(如是否向个人提供贷款)以实现特定目标(如将出借人利润最大化)。过去很多艰难的事实性判断,无需程序计算,通过大数据就可得出。在特定任务中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胜过人类。这已经非常具有实用性。

  我们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有多远?我们目前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无法估计。还有许多重大突破尚未实现,但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一项重大突破的时间间隔是60年。

  2、你的工作会受到威胁吗?

  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合理推测,我认为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工作和任务场景:

  重复性劳动(如洗碗、装配线检查、缝纫)

  有固定台本和对白内容的各种互动(如客户服务、电话营销)

  相对简单的数据分类,或思考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识别的工作(如文件归档、作业打分、名片筛选)

  在某公司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工作(如银行理财产品的电话推销员、某部门的会计)

  不需与人进行大量面对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拣、装配、数据输入)

  虽然有媒体报道,声称巨额投资将用于开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如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放射科医师),但这类人工智能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普及。

  3、多久之后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

  我个人认为,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但由于企业决策、工会影响和政府政策,实际过程中实现取代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这种取代将以多种方式进行:

  直接一对一替换:即一个岗位由一套人工智能设备取代。

  总工作量减少导致工作岗位减少:人工智能可完成部分工作,但其余部分仍需要人工。然而,较大的公司可能会减少整体就业岗位,大致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比例成正比。

  一种完全打破公司甚至行业运作的新模式:就像打字员没有被“打字机器人”取代,而是被计算机所取代一样,未来,你的岗位可能会被一种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替代,而不是被机器人。(比如未来可以从应用程序获得贷款,而不是借贷机器人。)

  与许多研究人员相比,我的设想更具前瞻性,因为:

  大多数研究只考虑人工智能一对一地取代人类工作岗位,但我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岗位的取代是大范围的,由此产生的新模式可能会颠覆许多行业。

  许多研究都是基于以往技术突破的速度,如电力或个人电脑。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技术。而且如今,围绕着人工智能和相关行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生态系统,还有无数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和资本在不断推动其发展。

  有些研究只关注短期效果如2020年可能取得的成果,这未免有些过早。从短期来看,会有很多人进入人工智能行业,这反而会增加就业人数,但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岗位的大规模取代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真正实现。 因此,我们可能会看到人工智能在未来几年所取代的工作岗位数量还不及其创造的岗位,但这只是短期现象,而且是一次性现象。

  4、哪些工作人工智能无法完成?

  创意性工作(例如,医学研究员、人工智能科学家、获奖剧本作家、公关专家、企业家)。 人工智能不擅长提出新概念。

  复杂性/战略性工作(例如,首席执行官、谈判专家、并购专家)-需要了解多个领域并需要进行战略决策的工作。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即使是理解常识也很困难。

  灵敏性工作(例如,口腔外科医生、飞机机械师、脊椎按摩师)。实际上在机器人和机械学方面取得进展比人工智能软件慢。机器人仍然非常笨拙-看看机器人拿铅笔的样子,你就会懂我的意思。

  需适应全新、未知的各类环境的工作(例如,地质调查、集会后的清洁工作)。机器人在特定环境(如装配线)中运行良好,但不易适应新环境(如每天在不同的房间里工作)。

  同理心/人性化工作(例如,社工、特殊教师、婚姻顾问)-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情商。人们也不愿“信任”机器,让机器来处理人性化任务。

  5、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刚刚开始,但将在未来5至15年内加速,其发展明显会影响到今天的孩子们。

  因此,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比职业选择更重要。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对问题追求更深刻的理解(多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

  拥有高情商也很重要,因为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十分困难。学会同情和真诚地关心他人。锻炼沟通、说服他人和团队协作能力。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需要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但重要的是向他们指出哪些工作可能被取代并帮助他们远离那些工作。

  鼓励孩子锻炼人工智能不擅长的技能:创造力、战略思维、独立学习新技能、灵敏度和同情/同理心。如果孩子在某些领域有潜力(如创业或科学发现),鼓励TA继续深入,并尽早开始。

  帮助孩子找到TA真正热爱的事情。激情与动机和成就高度相关。做一件孩子为之满怀激情的事情,最有可能帮助其建立起长期职业,过上充实的生活。

  最后,我们的教育系统并不适合人工智能时代,其改进也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作为父母,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十分重要,不仅要帮助孩子获取最新信息,还要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6、人工智能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虽然人工智能将创造大量价值,并将我们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但它也是一种颠覆性技术,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风险:

  工作岗位——将近50%的人类工作将在15年内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们如何处理4-8亿劳动力的再培训问题,以及应对失业带来的“意义丧失”问题。

  安全——人工智能是算法程序,算法程序可能被黑客入侵。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被黑客攻击,它们可能变成最致命的武器。

  隐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并防止过度商业化?

  贫富差距——人工智能将加剧富人和穷人之间已有的巨大财富差距。如何缩小差距,为所有人提供平等机会?

  人工智能的偏见——人工智能给出的观点源于其初始大数据。如何避免数据中的偏见导致的潜在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人工智能行为的解释——人工智能如何解释其自身行为?当涉及到许多危险(人的生命、健康)或法律和道德问题时,需要对人工智能行为做出解释。

  人工智能垄断——人工智能使强大的公司更加强大,因为更多的使用会产生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数据可以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生产更好的产品),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传统的垄断企业有诸多成因,如资源或渠道优势、品牌、先发优势、技术或高转换成本等。人工智能使垄断企业更加强大,并使垄断问题更难以解决。

  7、作为个体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应该具有战略性思维,并以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工作为目标。我们应该致力于终身学习,更新我们的技能,了解新趋势,并寻找新机遇。

  我们应该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各种创造力,不仅仅是科学和工程,还有:艺术、建筑、音乐、诗歌、表演、讲故事等。

  我们应该接受传统工作岗位正在流失的现实。从事这类工作的年轻人现在就应开始从事适合自己优势的新职业,这些职业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对于老年人,当您需要提前退休时,请考虑接受,通过打零工和志愿服务赚取一些收入并过上喜欢的生活。

  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进入服务业,选择将心灵和灵魂倾注于这一行业的人,传播他们的爱心和经验。

  我们应该积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特别是专业人士,更多的数据和使用量能够使人工智能不断优化。我们应该使用这些工具来工作,保持开放态度,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更多的日常任务,使我们能够关注更适合人类发展的领域。这就像是记者开始使用word软件写新闻,或者是摄影师开始使用Photoshop。

  总结来说,李开复给出六大建议:1、接受重复性工作将灭亡;2、关注关爱性服务业;3、发展情商和软实力;4、尽早学习使用 AI 工具;5、启发创意、追随热爱;6、学习学习的能力。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记者 / 蔡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