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6岁之前,孩子学英语主要以兴趣为导向。

 

曹磊,能动英语屋(天通苑)校区校长
在美国专家看来,3到12岁是学习语言最佳时段。


冯菲,贝乐学科英语副总裁
孩子在三四岁时,语言环境和兴趣最重要,这时要给他一个非常纯正的语音环境,否则之后纠正比较难的。


史威,易贝乐国际少儿英语渠道总监
家长要做的是,第一了解孩子适不适合这家培训机构,第二了解孩子学得对不对。


姜今姬,北京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教育培训经理
当孩子处于低幼段,我们希望家长更多参与,比如孩子把一些卡片带回去,和家长互动。


刘宏冰,鼎盛教育董事长
如果不把英语当作学科来看,只把它当作声音、模仿来看,越早学习越好。


曹志民,北京光明外语学校校长
从操作层面来看,不建议一到三岁的孩子开始系统学习英语,比如记单词等。

  2013暑期校长“论谈”少儿英语

  孩子从何时开始学习英语最好?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8月6日,2013新京报第三届暑期校长论坛继续在北京紫砂艺术馆举行,北京部分知名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就上述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家长选择提出了建议。

  议题1 学习时机

  一至三岁孩子看动画片熏陶就好

  Q很多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何时开始学习最好?

  鼎盛教育董事长刘宏冰:从科学分析来看,语言是孩子早期教育中刺激脑细胞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孩子对不同语言不会有特别的甄别,所以,孩子在开始学习母语时就可以学习英语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把英语当作学科来看,只把它当作声音、模仿来看,越早学习越好。如果能尽早让孩子浸入这种英语环境感染、熏陶,这对孩子未来学好英语有很大促进作用。

  能动英语屋(天通苑)校区校长曹磊:在美国专家看来,3到14岁是学习语言最佳时段。3到7岁,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学英文最好的方式是大量地听。7岁以后,孩子的理解力和自主控制力会有一定提升,这时会让他们在听的基础上多说。

  易贝乐国际少儿英语渠道总监史威:世界知名大学研究发现,外语学习越早越好。但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接触过程,如果家长懂英语就可以在孩子面前说;第二是教授过程,从3岁开始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第三是传授过程,孩子6岁以后,就需要传授给他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了。

  贝乐学科英语副总裁冯菲:理论上讲,孩子可以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就好比他的父亲是北京人,母亲是上海人,他可以同时接受两种方言,而不会造成混乱。所以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让他学习母语和英语。在3到8岁的黄金时期,可以让他接受系统的学习。

  北京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教育培训经理姜今姬:生理层面上,孩子在两岁进入语言爆发期,因此两岁半就可以开始对孩子第二语言的培养。系统学习从3岁开始效果会更好,这时孩子才有合作的意识。

  北京光明外语学校校长曹志民:我认为从操作层面来看,不建议一到三岁的孩子开始系统学习英语,比如记单词等。这个阶段熏陶就好,比如看些动画片。上小学后再系统去学习,效果会好一点。

  议题2 学习方法

  不同阶段培养不同语言能力

  Q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怎样来学习英语?

  刘宏冰:可以说让孩子学习英语,如今已变成家长的强烈愿望。十几年前,家长来咨询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能学吗,现在家长的需求则由块状变成线状,在意的是孩子每个阶段的听说读写能力。

  理论上讲,孩子在3岁以前不太爱说话,3岁以后才是语言的爆发期。所以我认为孩子学习英语大概可分为3到6岁、7到12岁两个阶段,家长需要了解每一阶段应注重孩子哪方面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讲,3岁开始的应该是兴趣教育,但只是单纯的兴趣也是不够的,还要注重一些方法,当然方法也不是盲目的,比如不要过早学习音标。家长如果为孩子选择辅导机构的话,一定要对机构的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史威:现在家长让孩子学习英语,粗略来看目的无非两个:兴趣和应试。大致可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维度来考虑。从体系看,目前辅导机构大概有ESL(融入到美国、英国文化领域)和EFL(针对于非母语,沟通交流)两个体系;从内容看,不同机构也不一样,需要家长去思考;从方法看,家长要看辅导机构是否纯英文环境,师资如何,中外教比例等等;从效果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不同,有的希望孩子有大词汇量,能有好的应试成绩,有的则希望孩子以兴趣为主,听说无障碍即可。我想家长通过四种维度的考量之后,应该就清楚孩子在不同阶段的需要是什么。

  冯菲:孩子在三四岁时,语言环境和兴趣最重要,这时要给他一个非常纯正的语音环境,否则之后纠正是比较难的。在教学方法上,这个阶段可以多音乐多游戏多互动,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玩,实际上也是在学习。从5岁开始,就要让他们有意识地注重阅读,依靠教材。像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教材,孩子不仅学习语言,还可以增长很多知识和素质。

  姜今姬:泡泡少儿英语面向的主要是3到14岁的孩子。在孩子低幼段,即培养智能阶段,一切都以兴趣为导向,到了6至10岁的少儿阶段,就应该开始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孩子理解认可融入环境。到了少年阶段,我们就采用新概念教材,深入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曹志民:从方法来说,3到6岁,我们主要是互动白板课件表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7到13岁,孩子记忆的东西要多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是死记硬背,我们还会把一些兴趣的因素融入进去,比如组织剧社。同时,我们在应试教育上也做了一些探讨,比如孩子一定要过三级的剑桥英语、四级的三一口语。每个学期我们还会从题库组题,对学生进行考试。

  曹磊:许多教育学家不止一次提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14岁以前孩子的兴趣源于自信,而兴趣是提高成绩和学好一门学科的重要前提条件。能动英语的课程体系从一开始就专注在如何能让孩子对于英文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学习让他们获得足够的自信上。3到7岁,7到14岁两个黄金学习语言阶段,我们都有专利课程体系,并获得了充足的实践教学经验。

  议题3 家长作用

  关注孩子表现及正确沟通

  Q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曹磊:孩子是否能学好跟家长关系非常大。我们希望家长能协助我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坚持让孩子练习10-20分钟所学内容,让孩子通过能动英语的学习,真正获得一个终生受益的英文学习能力。在整个的学习周期里,我们会举办多次展示课以及其他活动,来展示近一个阶段孩子的学习效果。

  冯菲:很多家长对英语了解一些,但如果不是对英语特别精通的话,我们也不鼓励家长对孩子说太多。家长只要监督孩子去做就行了,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表现情况。我们每两周会有一次反馈,每两个月会有一次公开课。

  曹志民:现在很多孩子的父母已经是80后,这些父母大都会一点英语,但即使他们教孩子英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也是建议家长不要自己教孩子英语。孩子们放学时,家长可以和老师了解孩子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每个月也会有一个评价,每个学期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我们也在研发线上产品,学生可以在网上做功课,即时评分,让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

  史威:我觉得家长要做的是,第一了解孩子适不适合这家培训机构,第二了解孩子学得对不对。孩子在我们这里学习完回家之后,我们不希望给家长太多任务,给孩子太多压力,家长只需要和孩子做一些亲子互动游戏即可。除了了解孩子在辅导机构的表现外,家长还需要了解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姜今姬:当孩子处于低幼段,我们希望家长更多参与,比如孩子把一些卡片带回去,和家长互动。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孩子喜欢就好了;到了少儿阶段,家长要逐步培养孩子的习惯,家长也需要坚持,有计划性和参与度在里面的。有了家长的配合,好的老师和好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刘宏冰:我也认同如果家长不具备一定的水准,不建议他去教孩子的发音等知识,家长关注孩子的表现就可以了。我们也有家庭联络簿,其中一本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上课时的表现如何。我们也在考虑能不能让孩子的学与习都在机构内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议题4 内容衔接

  教材自成体系,注重素质教育

  Q少儿英语辅导机构的培训内容是如何与学校的英语学科教育相衔接的?

  刘宏冰:一旦进入小学三年级,家长就开始进行学习资源(上哪个中学)和学习条件(按分数筹备相应的班)的筹备,民办教育的英语培训都会针对目前小学的这种情况,做相应的一种补充,比如简单答疑等。而且现在死磕分数的学生越来越少,选择以后留学道路的学生逐渐增多。

  史威:据我了解,现在北京的公立小学就有6套教材,难度不一,教委也没有进行统一。公办幼儿园更是很难规划有多少种教材了。所以我们在教材上不会与学校进行统一和关联。不过,虽然关联度不强,但在培训机构学习英语的孩子的英语水平应该比其他孩子高一些的。

  冯菲:我们的9年义务教育在密集的填充知识教育后丢失了素质教育,在中国读完初中出去的孩子,数理化基础扎实,但缺乏一些优秀的素质。所以我们搬过来美国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主打学科英语,让孩子在不损失9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汲取国外教育精华,实现和国外素质教育无缝衔接。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也有很大的提高。

  姜今姬:我们不使用公办学校的英语教材,但孩子们在我们这里学到的知识点一定是覆盖小学课标的。所以在我们这里学习过的孩子,他在学校内的成绩应该会高于其他学生。

  曹志民:我们早年比较注重素质和方法,但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们对应试有着更多的需求,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此现在我们在做素质教育的同时,每个学期也会抽出三次课对学生进行英语学科的辅导,包括应试技巧等等。

  曹磊:在我们第一阶段表音密码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2600个单词的直读直拼,这些单词主要来源是小学阶段的所有核心词汇以及初中阶段的部分核心词汇。

  D05-D06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孔悦

  D05-D06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