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苗出身农家,最后一步步发展成为身家几十亿的商人。

    出身农家,发展成身家几十亿的商人、慈善家,因卷入刘志军案被调查,政协委员资格被撤销

  ●1955年
  
  丁书苗生于山西沁水县古堆村,家境贫寒,早年丧母。
  
  ●上世纪七十年代
  
  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她敢“投机倒把”,去各家收鸡蛋,到县城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到“煤都”晋城开了一家饸饹馆。结识运煤车司机,丁书苗买车运煤。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丁书苗找晋城官员帮忙,开始用火车运煤,并投资车皮。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与郑州铁路局官员建立关系,贩卖“车皮计划”。后因投资自备车亏损。
  
  ●2003年
  
  丁书苗到北京,注册成立公司,年经销电煤400万吨。
  
  ●2006年
  
  成立博宥公司,经介绍结识铁道部官员,丁书苗中标高铁项目,公司资产猛增。
  
  ●2008年4月
  
  丁书苗开办高级会所,邀请布莱尔等多国政要,担任咨询理事。
  
  ●2010年5月
  
  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丁书苗以9000万元捐款名列第六,成为扶贫名人。
  
  ●2011年1月
  
  因卷入刘志军案,丁书苗接受调查;今年1月,其省政协委员资格被撤销。
  
  1月7日,鉴于涉嫌违法违纪,丁书苗的省政协委员资格被撤销。这名山西富商因卷入刘志军案,于去年1月接受调查。
  
  独自走出农村,丁书苗靠借钱运煤起家;后又与郑州铁路局官员建立关系,贩卖车皮计划,牟取暴利;到北京结识铁道部官员,参与高铁的轮对生产。
  
  丁书苗还是扶贫界知名人士,慈善投入累计近5亿。最终,因刘志军案发,丁书苗接受调查。有熟悉丁书苗的人说,通过依附垄断权力来获取利益,终究走不远。
  
  1月7日,鉴于丁书苗涉嫌违法违纪,山西政协常委会议决定,撤销她的省政协委员资格。
  
  丁书苗是山西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博宥集团)董事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身家40多亿的她,作为扶贫名人,形象还被刻成雕塑,全国巡展。
  
  去年1月,丁书苗因卷入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案被调查。
  
  57岁的丁书苗出身于山西晋城,当地一位和她熟识的官员感叹说,“我曾通过其身边人,几次提醒她,别与权力走得太近。中国多少商人走上这条不归路。”
  
  这名官员说,丁书苗从一个农妇发展到身家几十亿,真是不容易。但她通过依附垄断权力来获取利益,终究没能走多远。
  
  “她韧性十足”
  
  与丁书苗同村的村民说,丁书苗会做人,借给她10块,她会拿出8块搞关系
  
  丁书苗有着中原女人的鲜明特点,“身高超过1米7,长相憨厚。性格豪爽。”她家境贫寒,早年丧母,由父亲一手带大。
  
  上世纪70年代,丁书苗经人介绍,嫁给王必村的侯晚虎。侯退伍回家,在乡政府工作。
  
  堂妹丁陆苗对丁书苗唯一的印象是“与常人不一样。”计划经济时代,村民们每天下地干活挣工分,她却不愿意下地。
  
  20岁出头的丁书苗“胆子大”。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她敢“投机倒把”。所谓投机倒把,就是丁到各家去收鸡蛋,送到县城卖。丁书苗带上干粮,提着鸡蛋,一走就是一整天。
  
  “丁大字不识一个,一斤鸡蛋2元,一斤半就算不出多少钱,还得问别人。”说起这件往事,王必村的村民忍不住笑了。
  
  在村民们的印象中,“丁书苗有本事,韧性十足。比如她找人帮忙,被拒绝不生气,会一次又一次找。而且胆子大,你给她出个主意,她什么都敢做。”
  
  村民们说,“丁书苗很会做人,比如去贷款,你贷给她10块,她能拿出8块搞关系。有些人愿意跟她打交道。”
  
  丁不甘于农村的日子,改革开放后,便去了晋城,开了家饸饹馆——晋城最为常见的饭店。关于丁的出走有两种说法,娘家人称是她凑了近3万元,买车跑运输,钱被人骗了,导致离开。
  
  但有村民称,当年一个施工队到村里来,丁认识了队里一个卡车司机,后来在这个人的引导下去了晋城。
  
  这次出走,让丁书苗跨出事业的第一步。了解她的人认为,丁从农村走出去,没有任何特长,亦谈不上美色。但她深得中国农村人情社会的处世之道。这也是其日后发展的关键。
  
  运煤发家
  
  丁书苗到“煤都”借来2000元运煤,生意逐渐做大,后投资了40多节自备车车皮
  
  饸饹,是一种像面条一样的食物。知情人说,丁书苗开的饸饹店,来吃饭的煤车司机很多。丁做生意大方、实在,与这些司机打成一片。
  
  晋城被誉为生长在煤堆上的城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路运输是主要的手段。“丁很可能就是与司机的日常交流中,得知这一行当的利润可观。”上述知情人称。
  
  丁买了一辆车,在卡车司机的带领下跑起煤炭运输。
  
  当时,卖煤成本极低,不到10块钱可以买一车煤,约五六吨。晋城市政府一名官员回忆,整个晋城市宾馆一般只住两种人。买煤的和买铁的,买煤的占60%以上。
  
  由于运力不足,很多煤被堆在晋城路边或填满了水沟,一座座小“煤山”上长出了杂草。甚至在多年后,煤价上涨,人们又把这些废弃的煤挖出来卖。
  
  吉春河,曾在晋城从事煤炭生意,并在当地拥有煤矿。他说,当时谁能把煤运出去谁就能赚钱。
  
  据他介绍,晋城的煤一般通过河南省,转运出去。太行山路段经常出现如此情形,绵延数公里的运煤车堵得水泄不通。“堵个两天两夜也不罕见。”
  
  于是,大量贩煤者将目光转向铁路。丁书苗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找关系,用火车运煤。
  
  丁书苗在晋城的运煤事业得到两个人相助,一个是吉春河,另一个是王刚(化名)。王当时是晋城市政府管理煤炭产业的官员。
  
  王刚还记得第一次见丁书苗的情形。“当时,丁来办公室,说想发煤。让我找人帮她。她布衣,布鞋。她需要的是起家的本钱。我没法帮她,拒绝了。”
  
  一次、两次、三次……不管刮风下雨,丁书苗都骑着自行车,去找王刚。进不了办公室,她就在大门口等。
  
  王刚被打动了,便将煤商吉春河介绍给丁书苗。“我亲自为丁书苗担保,吉春河借了她2000块钱起家。”
  
  丁书苗起先与一些乡镇和市属煤炭公司合作发煤,随后生意越做越大,并投资买下了40多节自备车车皮。
  
  丁书苗开始找吉春河以及其他一些煤商,合作发煤。
  
  “我和丁书苗合作了一个多月。她到我这买煤,然后发往南方。她的资金积累开始丰厚起来。”吉春河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