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海上军演中,中方导弹护卫舰烟台舰官兵对“失事船舶”进行舷外支援灭火。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多国联合海上军演举行;19艘中外水面舰艇、7架直升机和部分陆战队员“出战”

  新京报讯 (记者闫欣雨)昨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5周年纪念日,代号为“海上合作—2014”的多国海上联合演习在青岛东南海域正式拉开序幕,这次演习是在西太平洋海军论坛框架内的一次多国联合军演,本届论坛年会已于昨日落下帷幕。

  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文莱8个国家均派出水面舰艇、舰载直升机和陆战队组成联合编队参加这次演习。此次演习的指挥舰为中方哈尔滨舰,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杨骏飞担任指挥员。

  演习9时正式开始,共有19艘中外水面舰艇、7架直升机和部分陆战队员参与,混编为3个联合编队,中方参演兵力以北海舰队为主,由水面舰艇、直升机和陆战队组成。演习以海上联合搜救为主题。6个小时里,主要进行了编队通信、编队运动、海上补给、联合救援、联合反劫持、轻武器射击6个科目演习。

  据了解,这次以海上搜救为主题的演习是一次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演习,并非作战演习。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说,西太平洋论坛本身就是一次在宽松环境下的讨论,在这个框架下的多国联合演习也都是集中在非传统安全领域。

  曹卫东说,对于这次搜救演习而言,主要是以体现合作、互信为主,希望各国官兵相互了解,包括武器平台、通信方式等,检验一下演习是否能按预定方案执行,不需要暴露自身的雷达、火炮等信息。

  下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由印度尼西亚海军承办。

  ■ 焦点

  两船舰相遇 禁模拟攻击

  22日的论坛上通过了《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这是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成果。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就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首先提出来,并在2000年西太海军论坛会议上正式公布。此后,许多论坛成员国提出了修改意见,并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

  据了解,这一规则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安全程序,一个是通信程序。安全程序里提到,在航行的时候要保持安全距离,不能自己将舰船上的舰载武器,比如火炮、导弹等对准对方舰船,也不能进行模拟攻击。通讯程序里也规定,在相遇的时候可以通过信号旗、灯光、无线电通讯等手段进行通讯联络,同时对联络用语也进行了规定,让双方更容易交流。另外还对海上机动做了规定,从实际应用层次使双方避免误判、发生事故。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表示,这个规定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性规范,可操作性比较强,尤其是为两国海军舰船在海上不期而遇提供了规范。

  新京报讯记者 闫欣雨

  ■ 现场

  舰机联手 营救“火船”

  “航行在青岛附近某海域的商船突发故障起火,人员落水!”9时,接到求救的信号后,中方烟台舰、青岛舰、沈阳舰、和平方舟医院船与文莱“达鲁伊山”号巡逻舰、巴基斯坦“沙姆谢尔”号护卫舰等中外舰艇迅速组成搜救队形,前往事发海域。

  9时25分,直升机发现落水人员,随即一边通过电台通告落水人员准确方位,引导“沙姆谢尔”号和青岛舰高速接近;一边对两名落水人员实施营救。救生员手牵着钢缆,成功救起1名落水人员。同一时刻,一艘快艇也驶离青岛舰,在海浪中救起另一名落水人员。

  就在此时,直升机快速向事发海域飞去。透过舷窗,失事商船上浓烟滚滚。在直升机的指引下,“达鲁伊山”号和沈阳舰、烟台舰火速支援,抵达指定阵位后使用消防水枪进行舷外支援灭火。

  舱外的明火虽然受到压制,但舱内的暗火仍在蔓延。在中国和文莱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商船的火情被彻底扑灭。随后,中外舰艇又用声呐装备,依据水上漂浮物发现方位,对疑似海区重点搜索,14时50分成功发现水下目标。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