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在母亲逝世10周年那天,河南新乡的申长云、申长明、申长久三兄弟在父母生前居住的家属院播放他们拍摄的纪录片《不能忘怀的爱》,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缅怀。

  为了拍这部纪录片,兄弟三人整整耗时8年,跋涉数千里,花费数万元,拍了1000多个小时的视频素材。为了更好地拍摄父亲在砖瓦厂的素材,大哥申长云特意申请调回砖瓦厂,亲自去厂里干了一年劳力,体验父亲曾经的生活。

  亲人离去是我们不愿面对而又无法阻止的事情,于是有人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思念,也帮助逝去的亲人“说出”了他们的爱。

  最后一滴眼泪

  手绘记录“我俩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2008年,87岁的饶老先生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美棠去世。那之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

  后来终于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他觉得死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画下来,人还能存在。于是,他从美棠童年画起,一笔一笔画完了她的一生。

  两位普通老人,携手六十年。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他们饱经沧桑,聚少离多。在平如老人笔下,我们看到了曾经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的生活情景:父母的饭碗、油炸豆腐、粗糙的木桌、宁静的公园、残阳如血的战场、补丁摞补丁的列宁装,以及妻子伤怀的最后一滴眼泪……五颜六色的画面,连成了一本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关于“人”的故事的大书。

  来一斤母爱

  90后大学生手绘母子真情

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孙宇大学毕业那一年《来一斤母爱》出版发行。拿到书的那一刻,孙宇号啕大哭。

  “来一斤母爱”,是孙宇儿时与母亲的一句玩笑话。大学四年,他不停地追忆“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因为就在孙宇高考那年,妈妈因患癌症离世。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孙宇的父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告诉孙宇“妈妈只是做了一个小手术”。

  当妈妈离开,孙宇用笔记录下了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生病时妈妈在床头的细心呵护,母亲望子成龙的苦心,自己的叛逆和愧疚……

  他借用龙应台的作品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她用她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亲爱的孩子,我今年四十六岁了,和你在一起度过了十八年。我尝够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我还没有和你在一起呆够。如果还有机会,我好想重新把你再养大一次。但是现在我不得不离开你了,再见……

  一生都微笑

  女孩手绘外婆26个温暖瞬间

图片来自网络

  外婆是很多人童年幸福的记忆,慈祥的脸庞、夏天不知疲倦为你摇着蒲扇的手、烧制的可口小菜……

  2014年8月,网络上流传着一组以悼念离世外婆为主题的铅笔画,色调黑白,画风质朴,每幅画旁还配有一段真情流露的文字。

  “一回来,总喜欢在您脸上亲一口,您嗔怪道‘臭的哇’,可脸上却洋溢着满意的笑。”一段充满温情的文字旁,是一张孙女俯身亲吻外婆的画面。这组手绘画一共26幅,展现了祖孙俩的26个温暖瞬间。

  这组画的作者孙女士今年44岁,浙江衢州人,从小由外婆带大。外婆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孙女士的记忆里,外婆慈眉善目,一生都是微笑的样子,“我任何时候看见她,她都是笑笑的,真的,她永远在笑。”2014年初,百岁的外婆去世了,在悲痛之余,孙女士画下这组画。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戴熙婷

  综合重庆晨报、北京日报、石家庄日报

  (本文首发新京报新媒体,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