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厅官游泳后衣物被城管收走”这一出“街头剧”很火。

  之所以称之为“街头剧”,不仅是这个事件发生在街头,更是因为一些戏剧元素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被加重了,诸如:厅官、裸奔、城管等吸引眼球的点。

  其实,对于老百姓和城管的纠纷,大家已司空见惯。但是厅官和城管“对峙”,看客就有了一种想“哎呦”一下的心情。

  官员与城管,这两个被惯性思维打上标签的事件主体引发围观时,一下子就热闹了,甚至让人忘了客观地分析事件本身。

  被过度关注的官员身份

  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原站长毕国昌发帖称,在三亚天涯区海边游泳时,载有衣物的自行车链锁被城管剪断、自行车被暂扣,致使其仅身穿短裤徒步去三亚市政府,最后犯病回家,前后长达4个多小时,身心受到羞辱。

  6日,有微信公号发文《一厅级干部在三亚被城管弄得没了尊严》。至此,舆论被引爆。

  新京报在《老人游泳衣物被城管查扣 三亚致歉》一文中透露,毕国昌称,稿子是他拜托朋友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出去的。是他的朋友在擅自增加的导语中使用了副厅(局)级干部等词汇,在随后的转载中逐渐演变成了“厅级干部”或“厅官”。

  @糖爸老蚊:什么厅官那么悠闲,大工作日的跑去三亚游泳,咱查一下呗?

  毕国昌很悠闲的原因很显然,因为他退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冒失的质疑,很显然是被一些官员享受特权的负面新闻伤着了。

  在被“厅官”加持后,一时间,质疑其作秀者有之,认为其习惯了高高在上、小题大做者有之。

  @痛心自己的颓废:厅官在三亚被扣车的事真的好搞笑,普通老百姓确实没有您这么作。

  华西都市报认为,当地在处理此事时,似乎也没有撇开“厅官”身份。半夜迅速处理,后续的问责可能也很严厉,既显示出纠错的力度,同时也可能用力过猛。

  “城管斗厅官”?剧情跑偏了

  但事情发酵多日后,也有读者对媒体的做法表达了反感。

  在《三亚被停职城管公开信: 小城管惹不起大厅官》稿件发表后,网友@熊熊蜜称:看这标题就受不了,是想煽动起大家对“城管”的同情,暗示“厅官”以权势压人?在这样一个是非清楚明了的情况下还蓄意混淆视听逃避责任,节操和下限在哪里?

  兰州日报也发声称,“被欺负得只剩裤衩”与厅官无关。

  如果网络上的讨论依然纠结于厅官的个人身份,都从社会给城管所贴的标签出发,那其实就是习惯性跑偏。因为不管处罚是否得当、维权是否获得支持,都不应该从以我们对某个群体的固有印象去判断,或者由某个人的身份说了算。

  羊城晚报提醒,剧情若转向“厅官”与“城管”的斗法,只会将舆论又引向“官民争拗”的窠臼,不仅于事无补,且可能混淆是非界线。

  “此事原委跟‘秉公执法抗强权’式剧情无关,而是关于公民个体受辱的故事”,燕赵都市报如是说。

  城管要承担所有过错?

  正如舆论将该事件梗概简化成“城管”与“厅官”的对峙,转而把责任推给城管是不是也跑偏了?

  不少网友质疑,游泳时有朋友陪同,拍悲情照时也有朋友陪伴,为何不让家中的老伴或朋友送来衣服先穿上?为什么非要仅着裤衩在三亚街头裸奔4小时?

  京华时报引述了网友的质疑,这样做当然不是这位老人要自取其辱,而是他有意要借助自己的裸体对三亚市政府有关领导进行“屈辱式示威”——或者说,这是另一种主打悲情的“身体维权”。

  网友还认为,更重要的是老人违规停车有错在先,应该道歉。

  华西都市报则认为,城管剪断车锁,收走其自行车和车上的物件,既没有告知,也没有提示,以至于当事人在长达4小时的时间里半裸着身子四处寻找,此执法程序显然不合法。

  河南日报借用大法官胡云腾的话,“对坏人,也不能施以法律之外的惩罚,法律最终目的是善。”毕国昌违章了,可暂扣其自行车,甚至可罚款,但扣了人家衣物,让人家光着身子回家,就是法外施罚。

  但这显然不只是一个城管一厢情愿可以犯的错误。

  新京报评论称,末梢执法环节上,随意收走衣物已属违法,而其后各个有可能纠偏的地方,如市长热线、城管反馈系统等全部失灵,直至毕国昌发文质疑,此事在“厅官”身份加持下成为了公共事件,当地有关方面才急匆匆地连夜回应。这既暴露出当地在公共事件应对上的举止失措,也反映出对损害公民尊严行为的不以为然。

  新京报全媒体编辑 戴熙婷

  (本文首发新京报新媒体,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