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 李婷婷)北京市地震局今日下午通过微博表示,房山地震(塌陷)地点位于大安山乡的大安山煤矿,系煤矿井下采空区上覆岩层自然跨落导致矿震。另据央视报道,矿震由自然垮落法管理的采空区顶板运动所致。

  一位煤矿安全专家表示,采空区即采完煤矿生成的空洞,顶板就是位于煤层上面的岩层。如果不开采煤矿,煤层和岩层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顶部的岩层不会运动。如果开采煤矿,在煤层或者岩层中开辟巷道,此时整个顶部岩层的重量就会压下来。

  而自然垮落法,是采矿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顶板处理方式。由于采空区具有顶板塌陷等隐患,处理采空区主要有垮落法、充填法等方式。垮落法,即主动撤除采煤工作空间以外的支架,使直接顶自然垮落。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胡振琪介绍,我国几乎所有的矿井开采都使用自然垮落法管理,即对于硬度适中的顶板,当开采推进到5米至6米后,后面的顶板就开始垮落。如果碰到比较坚硬的顶板,随着开采活动的推进,悬空的距离就越来越大,此时就需要想办法强制把顶板放下来。

  采空区是否一定要填埋?胡振琪表示并没有硬性要求。一些小的煤窑由于开采面积较小,顶板一般不会垮塌。较大的煤矿尤其是国有矿山,一般会有针对顶板的监测机制。

  另一位煤炭安全专家表示,回不回填主要根据岩层的厚度,大部分煤矿比较深,相对稳定,所以大部分煤矿开采后并不会进行回填。另外,回填的成本也非常高,较高的成本困扰煤炭企业。由于采空区面积大,需要大量的填充材料。

  太原煤炭设计院一位工程师也表示,采空区有多种处理方式,一是充填的方式,二是全部垮落的方式,还有让其缓慢下沉的方式。而“充填”的情况并不多,采空区一般不需要充填,也不需要特意做支撑结构,只有特殊情况才需要充填或特殊结构支撑。采空区多数采取的还是全部“冒落”的方式,即让其小范围自然垮落,这样采空区的悬空面积就变小了。

  此次房山矿震是否由于过度开采或者监测不到位所致?胡振琪表示具体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核实。如果矿区前期对地质体有比较详细的勘察并做了相关预警,对顶板随时开展监测,那么此次矿震可能属于自然现象,即矿山的动力灾害。如果矿区前期没有考虑这方面的措施,那就属于矿区的安全生产责任。

  他表示,如果此次矿震因未探明的地质条件引发,就需要引起矿山的警觉,加强防治矿山动力灾害。另外,针对矿山的动力灾害防治和要求,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出台较严格的标准法规予以明确。

  对于废弃矿区的安全监管,太原煤炭设计院该工程师表示,废弃的矿区,一般较难确认哪些区域有采空区、什么时候会突然垮落、是否会形成地质灾害,因此需要加强平时的监管和治理。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矿区一般是“谁破坏谁治理”,因此该煤矿所属的业主在开采煤矿时就应该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同时,对于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