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王硕)京津冀重污染持续,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博士何平发表《不听工程师意见,中国三年治霾无功》,文中重提2015年的旧文《蓝天白云能持续多久?一个环保工程师眼里的雾霾真相》,认为目前的脱硫、脱硝措施,特别是湿法脱硫,因没有对烟气进行再加热,导致低温、高湿度的烟气难以扩散进而加重雾霾。

  作为燃煤电厂减排的重要治理措施,湿法脱硫真的会加重雾霾?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把排烟湿度与雾霾连在一起缺乏科学论证。电厂锅炉加装脱硫脱硝设施后,并没有增加污染物,而是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污染物减少了,怎么反而会加重污染?”

  对于文中提及的加装烟气“再热器”,王志轩表示,美国绝大部分是烟气未加热排放,中国之所以采用湿烟气排放在当时做过大量论证,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了美国经验。此外,源于德国的“烟塔合一技术”,排放的也是湿烟气。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目前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颗粒物的排放限值是30毫克/立方米,重点地区的特别排放限值是20毫克/立方米。即使按照文中所引述的,电厂排放到大气的烟尘和硫酸盐达到134微克/立方米,这部分硫酸盐和硝酸盐排放浓度值在总的颗粒物排放浓度值中仅占0.45%和0.67%,也仅是微量而已。因此,电厂脱硫脱硝工艺通过水雾增加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排放而导致雾霾显著加重的说法不成立。

  彭应登表示,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冬季采暖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比平时增加30%以上,加上冬季大气混合层平均压缩30%以上,污染负荷增大和环境容量降低的双重恶化,是近十年冬季空气质量难以改善的根本内在原因,某一行业或某一技术层面微小的调整变化暂时还不能撼动这个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