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赵蕾)针对6月24日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苏立君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表示,茂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地形陡峭,岩体破碎,潜在地质灾害较多,且垮塌后易发次生灾害,救援难度大。

  新京报此前报道,阿坝州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6月24日5点45分,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富贵山山体突发高位垮塌。垮塌方量巨大,约800万立方米,堵塞河道约2公里。截至目前,有62户120余人被掩埋。经专家现场踏勘初步分析,这是一起降雨诱发的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灾害。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苏立君告诉新京报记者,茂县地区地形陡,以页岩、砂板岩等强度较低的岩石为主,又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导致区内岩土体结理裂隙比较发育,岩体破碎,所以潜在灾害较多,易发地质灾害。

  苏立君分析,该地区从2号到24号有15天的降雨,积水量大,山体内部在缓慢作用下发生变化,可能山体已有变形,或已到达临界条件。加上雨水的入渗导致岩体强度降低。这时,连续性降雨形成水位,产生水压,更易诱发滑坡。

  据苏立君了解,垮塌后被堵断的河流已清运完毕,暂不会形成堰塞湖,也不会对下游产生影响,但垮塌发生后,滑坡后壁和侧面都很陡,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不同规模的次级滑动,加上这几天还会有降雨,塌方可能会多次发生,严重影响救援的进度,而为防止开挖边坡垮塌,救援需开挖的范围较大,耗时久,救援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