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沙璐)10月12日上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一带一路”2017年度大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人才是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结构单一、国际化水平较低、与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互动不足等,尤其是语言人才需求迫切。

  报告提出,“一带一路”所涉各国语言种类丰富,语言人才需求迫切。当前国内“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开始起步,但规模还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启动国家“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统筹规划、强化人才培养。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报告发布非常及时,道明了“一带一路”过去四年来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

  他建议,可以把“千人计划”覆盖到“一带一路”国家,对外人才吸引计划不只面向欧美发达国家,还要面对“一带一路”国家。他介绍,在“一带一路”国家持有中国护照的人才大概一两百万,大多精通当地语言,有当地人脉,非常熟悉当地情况,应该吸引过来。

  更重要的,还要落实“一带一路”一万名奖学金计划,进一步扩大计划,让人才交流和培养更加快捷,解决目前紧迫的人才短缺问题。目前 ,中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记者注意到,已有多所高校开设“一带一路”相关专业或项目。清华大学今年新增两个本科培养项目,其中一个是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据清华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教授介绍,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的设立,既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对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回应,目前相关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因此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增设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

  今年北京大学在京招收的乌尔都语、印地语、菲律宾语、阿拉伯语等语种,都是“一带一路”相关沿线国家的主要语言。

  此外,据媒体报道,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语言类高校,新开设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白俄罗斯语等小语种专业,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次新增茨瓦纳语、恩德贝莱语、科摩罗语等11个小语种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将重点增设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非通用语种专业,至2020年授课语言增至4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