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秀兰)随着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如何满足人们的就医及健康需求备受关注。作为医疗领域的最新动态,智能医疗发展现状如何?今天(3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敏接受新京报记者的专访,解答相关问题。

  新京报:智能医疗的发展能为医疗现状带来哪些改变?

  陈敏:随着国内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城市密度、体量与实际资源容量不匹配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三级医院比例不到10%,却承担接近50%的诊疗业务,供需结构很不均衡。目前,在国内顶级三甲医院投入使用的人工智能系统,不仅大幅提升医生工作效率,还能够通过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下沉,极大缓解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人工智能还可用于预测某些疾病的传播,并预测哪些病人最有可能成为患者,政府和医院可据此提供预防性治疗等。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帮助提高医学专业人员的诊断准确性,有效提高中国医疗整体水平。总的来说,发展智能医疗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途径。

  新京报:目前国内智能医疗发展现状如何?

  陈敏:智能医疗是一个技术理念新、资金投入大、见效周期长的行业,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够重视。如何从政策层面支持智能医疗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另外,发展智能医疗所需的高质量医疗数据库和安全高效数据共享机制建设也严重滞后。目前AI医疗所有的前景设想都建立在充分的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能力之上,但目前有效数据的不足成为掣肘AI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京报:对于智能医疗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陈敏:应充分认识推广智能医疗的极端重要性,使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达成共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大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促进智能医疗在不同地域的均衡发展。

  在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智能下沉。通过人工智能,将顶级医院顶级专家的经验和能力带到社区。同时,要加快建设为智能医疗服务的医疗大数据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

  当然,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是智能医疗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基于智能医疗应用软件风险程度的监管范围判定方法,初步构建我国智能医疗软件器械判定流程等,同时制定行业标准,防止和纠正一哄而起、良莠不分、“劣币驱除良币”的乱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