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今天(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市近年来举办的最大规模非遗主题活动——“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农业展览馆开幕。

  西湖龙井、全聚德烤鸭、泥人张、杨柳青年画、宣纸徽墨、潍坊风筝、宜兴紫砂……这些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起源于大运河沿线省市,如今观众不仅能在一个展馆内看到它们,还能动手体验。

  此次展览由北京市文化局牵头,联合大运河沿线7省市文化厅(局)共同主办,展陈面积达9200余平方米,是近年来北京市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非遗主题活动。

  1号馆以“大运河上的文化传统”为主题,以大运河自南向北流向为展陈环境布置主线,展示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8个省市与大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例如,浙江省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带到了展览上;江苏省展示了苏绣、制扇、宜兴紫砂陶等传统技艺。此外,还有北京的景泰蓝制作、内画鼻烟壶、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天津的泥人张、杨柳青木版年画,安徽的宣纸和宣笔制作,山东的风筝制作和鲁绣,河南的青铜器制作和唐三彩烧制,河北的芦苇画、剪纸等,共计5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118名传承人到场展示。

  11号馆以“大运河畔的文化传承”为主线,突出“非遗传承”,展示总计127家单位的2200余件套作品。

  展馆分“京津冀非遗保护成果展”、“非遗与教育”“非遗与文创”“非遗展示互动”“非遗展演”五个版块。其中, “非遗展示互动”版块可以让观众亲手体验来自京津冀以及吉林、贵州、云南、沈阳7省市的展示互动项目,如彝族刺绣、白族扎染、苗族银饰锻造等。

  今日起至13日,观众可在农业展览馆现场凭身份证件免费领票入场。